| 第 1 篇回覆 回覆人 : 小四 (2007-03-21 00:43:38) 1.到廟裡放置善書,最好要問過廟方的人員,不過我有看過廟中沒有放置的櫃子,有人就將之放在較方便拿到的地方,不過放的量就比較少.
2.放善書的時候,不用再將善書放在神明的供桌上了,因為這就會變成向神明討人情,如果是這種態度的行善,那就是偽善,做善事,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別人知道,這就是積陰德.
所累積的陰德越大,你之後的福報就越大,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的智慧漸漸的開了,也越來越有慈悲心.否則,做善事又想要讓人,或神知道,那這種人,基本上,還是不能得到神明的認同.
也許一二次,神明會答應你的請求,不過時間久了,你的心會變得很勢利,很功利,這樣子,離神明,反而是越來越遠,反而是接近陰神了.
廟有分陰廟和正神的廟,陰廟就像是十八王公,萬應公,有應公,姑娘廟這些,主要是無後代,斷香火的人,過世之後.
而正神,又有分自然神,和靈魂神,自然神,如雷神,風神等等,還有道教當中最大的神,三清道神等.
靈魂神,就像關聖帝君等等,因為在世的時候,有功於國家,或是在行為上,品德上,有過對後世之人,有足以作為後代效法的人,我們為了尊敬祂,就建廟祭拜.
這一段可以讓你了解什麼是陰神:
有應公
有應公崇拜,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所祭祀的是「無緣鬼魂」,祭祀不知姓名籍貫之枯骨.大體上死於平亂的稱義民爺、忠勇功,其祠廟稱旌義亭、忠義亭、義民廟;死於械鬥的稱老大公、義勇公,其祠廟稱義民廟或有應公廟;其他枯骨則稱有應公、萬善爺、善度公、大基公等等,祠廟則有千家廟,萬堂、南壇,有應公廟等等,名目繁多.唯大基公僅將許多枯骨葬在一起,稱萬善同歸,不另建廟.
我國自古相信人死後變鬼,但鬼有善忠之分,善鬼是有人供奉的鬼,會保佑子孫;惡鬼即為沒有後代祭祀而危害人間的鬼,稱為「無緣孤魂」,常到陽世作崇,使人不靖;由於無所歸而成為「厲」.士喪禮曰:「疾病禱於厲」,這種風俗流傳已久,現在民間七月的普度,主要祭祀的即為無主之魂.
台灣開拓之初,死亡人數極多,又無人祭祀,因此都成為無緣鬼魂,人們怕其作祟而建祠奉祀,若有靈驗,則寫「有求必應」紅布一塊,懸於廟前.
民間相信有應公非常靈驗,不論好事、壞事均有求必應.但貶惡楊善才是神祈的職責,有應公大開方便之門,善惡不分,有求必應,表示其仍非正神,而帶有厲鬼氣息.
本省有應公廟隨處可見,大部份規模都很小,其數目不下於土地公廟.建坪在50坪以上的寺廟均分佈在客家聚落,其餘都是小廟.其中以新埔義民廟和新莊大眾廟最負盛名.
也可以參考這個網頁:
http://www.wentu.url.tw/to05/to05-01/to05-01-index.htm 回覆這篇 引言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