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15]

10藝術之美.僅說文學,打開清代以前的中國所有文學作品,曆代大家、作家,幾乎沒有一位不寫西王母,不以西王母為文學形象,尤其是中國古詩.僅曆史上描寫西王母和受西王母文化影響的文學作品,就是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在新千年裏,以文學藝術形式再現西王母形象和西王母文化,將為文學、舞蹈、音樂、雕塑、繪畫、戲曲、電影、電視劇提供廣闊的表現對象和背景.西王母的藝術之美,在人類文學史上、藝術史上占有的地位和對未來文學藝術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11愛國之美.這裏首先要提到奧林匹克文化,因為先有了這個文化,才有了奧林匹克競技,有了奧林匹克運動,才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全世界、全人類公認、喜愛、不可取代的最神聖、最權威的體育盛會,成為和平進步的載體.其實,它的源頭就是奧林匹克文化之美.中國的西王母文化,未能達到這個效應和這個覆蓋面,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如果我們在新千年裏,讓西王母文化走向世界,產生一系列文化活動,為全人類所接受和喜愛,就是愛國的具體行動.把一國最古老的優秀文化遺產用於為全人類造福,才是大寫的愛國主義.所以,在西王母文化美中,愛國之美是需要大力弘揚的.
        西王母文化的精華與進步意義,有待花大氣力,把其放在全人類文化之間比較,深入研討,這是今人的重大責任.
        最後,說一下“西移”、“東歸”的問題.
        西王母神話是內地產生的,為什麼以記載的形式,一直向西傳播,推到了遠古中原人從未到達的昆侖之巔?這應該是中國古代民族多次融匯,多次分離,多種文化不斷交流,不斷排斥,最終相匯的結果,是人們地理知識不斷進步的結果.
        涇川有龐大豐富的西王母文化的有形遺產和無形遺存,證明西王母文化是和中原文化融合後的產物,西王母是中原民族和遠古少數民族最早創造以至中華民族今天繼續崇拜信仰的偶像.對西王母的崇拜信仰,涇川是最重要的發源地、傳播地,因為涇川在漢代之先長期處於中國西部邊陲,也是西王母古部族疆域和中原民族疆域交替割據,民族不斷融匯,文化不斷碰撞的地方.說到底,西王母文化是西王母古部族後裔和中原民族共同創建的文化,她的積澱只能在涇川最豐厚,在西王母古部族與中原民族交融之地存留最多.
對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再認識,任重道遠.涇川最典型的有形遺產是:出土於涇川的戰國時代的西王母圖騰“虎”文物、“龍提梁飛虎鳳鈕銅壺”、周代早期的虎紋銅觚銅爵、始建於漢代多次重修的西王母祖廟;宋代重修王母宮碑,源於宋代的西王母廟會;由“穴處”演變而來的40000多孔古窯洞;10萬件以上民俗遺存(內含清代皮影、曆代古玩等收藏);有只有在涇川才辦過的瑤池聖水采水儀式、西王母小姐推選活動和西王母蟠桃會;有古城、古墓、古跡、碑刻200多處(座);有舊石器時代智人頭骨化石和新石器時代遺址200多處.有地方面食小吃百種、西王母宴系列及宴酒、飲料系列;有100年至1400以上的古樹名木2000多棵,有26萬畝果園,森林覆蓋率達34.9%;有以瑤池礦泉聖水為代表的礦泉數十處,有溫泉4處.無形遺產有:漢至清代寫涇川與西王母的詩文數百篇(首);民間民俗信仰程序禮儀20多種;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曲藝、歌謠、民歌、諺語、曲子戲、民間戲曲、民間舞蹈、文武社火4000多種(篇、首);有出版的現代研究著作、資料、報刊30多種,300多萬字.
  涇川還有優越的地理位置,312國道橫穿全境,距寶中鐵路70公裏,距黃帝陵(相隔正寧、寧縣)、炎帝祠(寶雞)、伏羲廟(天水)、古城紀(靜寧)、黃帝問廣成子處崆峒山(平涼)各一、二百公裏.
        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遺產中占一席之地,成為世界文化、全人類文化的日子不會太遠.當西王母以集和平美、民族團結美、長壽美、青春美、智慧美、團圓美、自然美、藝術美、愛國美於一體的大美形象出現於人類面前時,中國的、東方的女神、美神將美於全人類而使全世界驚歎,使全人類感動.古老的文化,往往是最年輕的文化.在她和人類優秀文化永恒的大美的感召下,世界大同的路將更平更寬地豁然展現在人類面前,人類將不分地域、膚色,凝聚於人類優秀文化和西王母文化大美的旗幟下,山川異域,大美同天.涇川人正滿懷激情,以無限的自信力,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完整保護、發揚光大做出應做的努力,正盡著自身應盡的義務.[1999.12.18.]
                                 
张怀群,甘肃泾川人,研究生学历, 1979年至今出版文学作品集22部,西王母、佛教、民间信仰研究专著6部,600万字;西王母等文化遗产类编著8部,260万字;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平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理事长.   作品集  见夜(散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0万字)  动性(散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3万字)  泾州之秘(长篇纪实文学/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7.5万字)  泾川小吃录(散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8万字)  你的造化(散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4万字)  张怀群散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6月版/45万字)  放飞新思絮(随笔集/合作/华夏出版社/2001年9月版/40万字)  静静的汭河(中短篇小说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万字)  回中之旅(诗集/1991年11月版/9万字)  泾川与世界遗产:西王母圣地(张怀群作品集•文论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40万字)  遗产的陇东(张怀群作品集•民俗随笔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17万字)  千年万里(张怀群作品集•游记随笔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24万 字)  女儿山(张怀群作品集•剧本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15.4万字)  泾州写真(张怀群作品集•纪实文学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30万字)  张怀群文集:面对乏味(张怀群散文选)  美文与美世(张怀群文论集)  大不过心 (诗集)  昼比夜长(诗集)  回去和到达一样遥远(诗集)  地球的翅膀(科学诗集)  泾州小吃录(散文集)  西王母祖祠圣地泾川(论著)  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川(论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180万字  编注集  泾川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1991年7月版/37.5万字)  泾川民间谚语(中国民间谚语集成甘肃卷/1998年6月/20万字)  泾川歌谣(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1998年6月/15万字)  回中诗选(西王母文艺丛书/1992年8月版/19万字)  中国西王母万碑林入刻作品大典(书法集/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7月版/ 85万字)  泾川与西王母(文论集/合作/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8.2万字)  泾川与古今名人(传记文学集/合作/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9.5万字)  泾川古今散文选(合作/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万字)  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文论集/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93万字)  泾川文史资科选辑(五)(2005年10月/20万字)
QQ 624559502
张怀群的BLOG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1]

我們無法走遍中國每一個縣,考察西王母有形遺產;我們也無法讀遍中國每一本古籍,盡閱西王母無形遺產.但利用網絡,則基本能掌握西王母有形、無形遺產信息精華.比如,在百度網上能在西王母詞條下搜索出圖文38萬多篇(幅).我用“十最”概括涇川西王母祖廟文化遺產,主要是“十最”容易上口,也是在反複比較西王母網絡信息之際,涇川“十最”便自然顯露了出來.凡外地沒有或沒有涇川的早,或沒有涇川的美,或沒有涇川的大,我就納入了“十最”.目的是為了把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精華條理性的推廣到更大空間.
一、涇川有最美的西王母塑像
        清代以前,人們只能從畫像磚、石刻、壁畫、典籍、民間繪畫中看到西王母形象,有人首豹身、人首蛇身、虎齒豹尾、蓬發戴勝和民間老奶奶形象.整個演變過程是由半人半獸、原始醜陋、凶惡猙獰到慈祥和善.西王母,這位偉大的女神、美神,到底是什麼形象呢?在上世紀涇川王母宮西王母塑像出現之前,筆者因閱曆所限,競未看到比涇川王母宮西王母塑像更美的形象,或者說,涇川西王母塑像是我從物質文本、文字文本、網絡文本中見到的最美的西王母造像.
         這尊塑像,是由出生在距涇川王母宮30公裏許的白水鄉的戴國華創作的,戴國華本人我至今還未謀面,他在塑這尊像時才30多歲,當時並非科班出身,而是來自民間,來自生活.他把漢代典籍對西王母形象的文字描述“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靄,容顏絕世”變成了活生生的靈氣湧動的造型,在5米多高的塑像中,把現代塑像要求的透視、體態結構比例處理得非常合理.你端詳塑像中的西王母面容,是沒有任何痛苦、遺憾的表情,似乎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十分滿意,有從容、大氣、超脫、純粹、聖潔之感,中國人對女性成熟之美的向往和渴求,全都在面容和體態上體現.把文學作品描寫的女性之眼和眉、鼻子和口、面頰與臉型的美感展示得淋漓盡致,用雍容華貴不足以概括.在塑像的西王母的心中,裝著天地與人;在精神世界中,已經到達了人類要到達的聖地.她能與世界上任何一位美的偶像媲美,中國人理想中的女性美、母親美,定格為現代人審美視野中的西王母之美.21世紀,人類自覺追求生活藝術化、形象審美化、生育優秀化,把一個美的盛世正推向更高層次.西王母形象,必將成為今日中國人崇拜的偶像之一,也使人類追求美的極致有了審美的參照.這尊西王母塑像在21世紀前夜誕生,正是把養育了我們需要我們報恩的母親之美和進入聖殿需要我們膜拜的母親之美,即世俗美和脫俗美得以完美結合,把高雅與通俗的造像語言充分傳遞,讓人人都能讀懂.從古至今,造型藝術不斷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我認為惟有戴國華為西王母塑造出了人們理想中的西王母形象,更通俗地說,每一個人只要在涇川西王母塑像前凝神半小時,就能找到自己生身母親的音容笑貌,分明是我們的生身之母在眼前.
         西王母的侍者,東王公和侍者的塑像,都出自戴國華之手,也都有超凡脫俗的藝術感覺.衷心歡迎還未到過涇川的各位臺胞能早日一睹西王母最美的造像.
二、涇川出土了最美的西王母圖騰虎中華民族圖騰龍形成一體的戰國時代銅壺  
         1974年,在涇川出土了戰國時代的龍虎壺一件,學名為“龍提梁飛虎鳳紐銅壺”,壺身是一頭生著翅膀的飛虎,四只虎爪自然支撐,虎頭巧妙地制成壺嘴,虎的尾巴翹起成半圓形與虎頭雙耳相接,成為壺的提梁.其實提梁是一條弓著身的長龍,龍頭依偎著虎頭.壺蓋極精致,蓋上小紐是一只舉目遠望的鳳凰,也有人認為是三青鳥.這把銅壺,把西王母遊牧民族的圖騰虎與中原農耕民族的圖騰龍真實的結合在一起,使中華民族形成之前的圖騰符號在戰國時代就出現在涇川,為涇川是西王母發祥地提供了最早的考古數據.
         這把銅壺集龍、虎、鳳為一體,但以虎頭、虎身、虎爪為壺的主體,其造型凝重豐滿,曠達簡拙,充滿大氣,飽含商周遺風.在它面前,唐三彩、景泰藍就只有纖巧而無大度了,它折射出的時代精神和文明高度,我只能用歎為觀止形容,其大美,其氣度,不亞於甘肅武威出土的漢銅奔馬.該壺把龍虎世俗化,把帝王之相民間化,而虎又是長著翅膀的,其“飛虎”之意至少是天上人間之意,使西王母由部族首領到神話人物的演變過程不再抽像.在這件國寶身上,“東方蒼龍,西方白虎”之天象融為一體,東部農耕先民華夏族祖先的圖騰龍和西部遊牧民族即西王母戎族祖先的圖騰虎難舍難分,相依相存,是西王母戎族部落虎的傳人與中原民族龍的傳人融合的完美證據.這件戰國時代的無價之寶在涇川出土,實際是通過它在無言地傾訴著商周時代帝王與西王母部族首領在涇川一帶交往的曆史.同時,該壺的本質是一件酒器,也使涇川瑤池西王母宴的曆史性變得更為真實,而不盡是後人的聯想.
        該壺完全可以放大 許多倍複制成涇川廣場或瑤池的標志,瑤池泉的礦泉水可以從壺嘴中循環流淌.從龍的傳人形成是容合了西部古民族虎的傳人這個中華民族根源意義講,這把放大的龍虎壺對涇川、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有追溯民族和諧是怎樣的過程之意義,其造型的審美價值亦可與中華民族圖騰符號的價值比高,作旅遊品牌的文章更是潛力無限.但願此時用計算機擔綱城市和景點設計的20多歲小青年能盡早在晝夜做不完的城市景點擴張設計中靜下心來,認識這個在戰國時代就定型的中華民族圖騰符號的意義,景點中有形式無內容、有建築不知道功能、有共性無個性的低俗設計就能減少.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2]

三、涇川是皇帝親自朝拜西王母次數最多的地方
        在中國曆史上,與西王母交往最多和鐘情西王母文化的皇帝是周穆王和漢武帝.周穆王西征犬戎至涇河上遊,這是正史中記載的真實的曆史事件.周代的疆域並未越過六盤山,周穆王在六盤山以西至河西、新疆地域間駕八駿馬巡遊只能是文學描寫.而周穆王到過西王母古部族地域即涇川一帶,確是史實,周穆王會見西王母,周穆王與西王母共赴瑤池宴,二人唱和了《白雲謠》、《黃竹歌》的文化典故,正是以這個史實而產生.其實,兩個君主是唱和了一曲人類曆史上最早的邦國和平友好之歌.
        漢武帝時代,涇川王母祠始建.漢武帝與西王母文化的情結生動而迷人.漢武帝來涇川到底有多少次?一說是7次,一說是9次,我反複查閱《漢書·武帝紀》、《二十五史·漢書本紀》,發現漢武帝來過涇川11次.從元鼎五年冬十月至後元元年春正月,在24年間,他11次來涇川,或經過涇川,在這個史實的大背景下,漢武帝在涇川回山朝西王母,涇川西王母祖廟建於漢代的史實就成為可能.
由於涇川古稱回中、安定,漢武帝11次涇川之行的地名記載有所不同,比如“逾隴,登空同”.“幸回中”.“通回中道”.“行幸回中”.“行幸安定”.“行幸回中”“還幸回中”,“行幸回中”.“西至安定”.“至安定”.“遂幸安定”.
        如果漢武帝11次涇川之行是史實,還有因與西王母部族交往而知名度極高的周穆王的涇川之行,涇川和西王母祖祠應該是接受皇帝朝拜次數最多的王母宮和地方.
        漢武帝16歲做皇帝,24歲起巡幸天下,一生中大的巡幸活動有22次,在涇川一帶就來了11次,其次去東海7次,去甘泉宮6次,去泰山5次,其餘地方去了4次、3次、2次,大多數是一次.涇川一帶成了漢武帝一生中到達次數最多的地方.東海有蓬萊,涇川有瑤池,漢武帝去東海、瑤池,僅僅是一個祈求長生不死的皇帝作為嗎?這是曆史之謎,文化之謎.
        清代以前的涇川西王母宮建築群中有周穆王祠、漢武帝祠,這是證明西王母是由皇帝首先供進廟堂這一中國曆史上的重大史實的物質文本,能證明是周穆王與西王母以國王身份最早譜寫了遠古的邦國和平之歌,能讓今人知道人類和平的實現和永久是靠國王起決定性作用的.還能說明周穆王漢武帝是讓中原農耕民族和西部遊牧民族交容,才有了今日中華民族、才有了今天各民族大團結局面的為數不多的英明天子.從這個視覺、思路講,複原周穆漢武祠的意義不可謂不大.周漢天子與王母之情結,應該也是影視歌舞的絕好素材,這筆遺產在涇川回山己沉積了幾千年,正在期待天才藝術家們正視.
四、涇川王母宮創建最早有文獻明確記載
        涇川西王母祖廟到底始建於哪一年,涇川現存的宋代、明代碑刻說:“降漢宮兮若是”.“茲宮為吾郡千年之勝跡”.涇川館藏的清代《共成善果》冊說:“建自西漢元封年間”.這三條記載都說明了時代,但沒有確切的年代.
        2002年6月,在我陝西省圖書館集中一段時間查閱文獻數據,在清乾隆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甘肅通志》中,有這樣的記載:“王母西真宮,在涇州回中山,漢元封元年建,宋學士陶穀撰文,元季重修”.元封元年,是公元前110年,距今2116年,這是明確記載了王母宮創建年代的文獻.《四庫全書》在臺灣多有館藏,請各位臺胞查閱參考.在《全唐詩》中,唐代詩人胡曾寫有《回中》詩一首:“武皇無路及昆丘,青鳥西沉隴樹秋,欲問生前躬祀日,幾煩龍駕到涇州”.這首詩點明了涇州在漢代有王母祠.在明代《陝西通志》中,記載了涇州王母宮內有唐代崔立的詩碑:“九光飛鞅去何遙,千載靈蹤隔降霄,漢殿杳沉青鳥信,昆丘誰聽白雲謠” .“千載”、“漢殿”是對漢元封元年的旁證.
        如果以此考證,涇川西王母祖廟確是國內外建立最早的西王母祖祠.
         
五、涇川有此時存在的最早的西王母祠碑刻:宋開寶碑
        涇川西王母宮現存一塊宋開寶戊辰歲(公元968)碑,名“重修回山王母宮頌碑”,由宋代四朝元老、翰林學士承旨八座刑部尚書知制誥陶穀撰文並題碑名,大書法家上官亻必  書,碑高2.83米,寬86厘米,960字,是國內幸存的記載西王母史跡和祖廟的最早的碑刻,(當然,比這更早的肯定不少,可惜不存在了)清代葉鞠棠《語石》評價此碑說:“宋篆不及十碑,此其一也”,“乃秦隴之間名跡也.”並且說平涼崆峒山、麥積山、成縣天井關,宋人題名廖廖無幾.有六部典籍評價說:“宮山一塊石,為西北生色”.
        這塊碑刻記載道:“則回中有王母之廟,非不經也.年紀寢遠,棟宇毀壞,壇敧杏朽.”特別記載了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四荒之國,記載了周穆王、漢武帝與西王母文化的情結.又記載了五代張鐸三次在涇州做官,曾進京受到趙匡胤款待,在他的任上重修了王母宮.據《隴右金石錄》記載,涇川王母宮在民國時不但存有明代兵部尚書彭澤的《重修王母宮紀》碑,還存有宋、金、元、明、清碑刻15塊,其中有宋《上之回詩碑》,金大定二十五年王母宮題名十一碑,有元代重修王母宮碑.據統計,宋至清代,回山西王母碑共有48塊.
六、涇川有記載西王母史跡詩文最多的古代地方志《涇州志》
        清乾隆十八年張延福著的《涇州志》,收錄了宋、明、清記詠涇川王母宮的詩、賦、文、記81篇,是國內地方志載西王母祖廟和遺產最多的地方志.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張元[シ森]著《涇州鄉土志》、清宣統元年(1909)楊丙榮著《涇州采訪志》,民國19年(1930)張振江著《涇川縣采訪新志》,民國34年(1945)鄒光魯著《涇川縣志稿》,都以相當篇幅記載了涇川西王母遺產.以此累計,涇川5部古代地方志記載西王母達300篇以上.
        《涇州志》記載的涇川西王母祠詩賦,堪稱史詩,其中的“隴頭”、“祠宇” 、“昆侖脈”、“宮祠”、“王母祠”,可起史詩互補作用.當史不傳時,詩在傳;詩不斷時,史在斷.
        從較大範圍看,地方志中能寫西王母,比國家正史寫西王母更真實,更有說服力,是能最直接反映地方民眾對西王母的信仰、尊重,是對曆史文化遺產的最好傳承,因而是最可信、真實、難得的史料.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3]

七、涇川有最早最大的西王母廟會
        據宋代碑刻記載,宋天聖二年太歲乙醜三月十五日,是重修王母宮竣工的日子,當時的碑文中說:“合征幼婦之詞,庶盡上真之美”,即王母宮滿足了兒童婦女的願望,也表達了天上真人的美德.這一年,是涇川西王母廟會的開始.明代彭澤的“重修王母宮記”碑,對廟會又有描述:“第茲宮為吾郡千年之勝跡.而吾涇縉紳士民得以親夾而交遊之,皆以斯宮之在茲.王母宮內的王母殿、王皇閣,周穆王、漢武帝行祠,雷壇、玄帝廟有差,則皆鄉耆之意,欲為旱、澇、疫癘之禱而設也.”清代廟會在清光緒七年籌資複修王母宮《共成善果》冊中有記載:“王母宮,建自西漢元封年間,厥後曆代修葺,靈氣攸鐘,凡有禱祀無感不應,每歲三月間,遠近朝山進香者,不知其幾千百人.”正如清幹降《涇州志》靳學顏詩雲:“遊客年年策馬來.”宋明清碑刻史料都說,涇川西王母祖廟不僅傳承西王母史跡,還吸收了當地老百姓的民俗之意,既是親夾交遊的去處,更是祈福納祥,盼望風調雨順、吉祥平安的所在.廟會凝聚著鄉耆民眾之意,也就是民眾之會,祈雨、抗澇、防病、免災是關鍵的民眾心理需求.
據專家考證,宋代在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王母宮重修慶典後,一直相沿成習,每年都有三月廟會.由於王母宮山下有北魏佛窟,每月十五日是佛教的法會日子,王母宮廟會就推遲了五日,在三月二十日隆重舉辦.延續到民國年間,有涇川省立中學教師張文亭連續五個年頭的三月二十日的日記記載,這一天,中學例放春假一天,師生列隊去趕會,公務員也放假.日記中說:四十年代戰爭期間,駐軍站著崗,當地民眾、各界人士還是與崗哨擦肩而過趕廟會.近20多年以來,廟會一年比一年規範、盛大,最多的一年一天來10多萬人,回山一天門出現交通堵塞長達數小時之情境,山體幾面大路小路全是人.臺灣同胞朝聖團的到來,又使廟會從1990年起有了全新的內容.
        這個廟會有以下特色:前三天開始,籌備會,告示,迎貢,儀仗出行,貢獻,敲鐘,獻萬民傘;廟會當天,進早香,少女用露水洗手,朝水,奏樂,祝壽,求子(偷饃),  拴福,唱戲,自樂班表演,回山萬人遊,購物,小吃展,賽吃(家家扶老攜幼到廟會現場臨時搭建的小吃攤、小飯館吃一次),夜市、放河燈,法會,臺胞還願等20多項活動.購物和當代的縣城商貿大會結合,南北二十省展銷團定時來涇,長達20天.臺胞還願,成了近17年以來新的內容.著名民俗學家柯楊先生說:“涇川西王母廟會規模之大,曆史之久,影響之遠,在全國所有西王母廟會中可謂第一,甚至成為心系兩岸,促進統一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文化載體.”
八、涇川是當代兩岸交往中臺胞朝拜西王母來得最早、最多的內陸縣
        1990年10月7日,這是海峽兩岸同胞交流史值得記住的日子,這一天,由臺北松山慈惠堂堂主郭葉子女士率領的240多人的松山慈惠堂訪謁團來到涇川回山下回中降西王母處,在摩崖浮雕前朝拜西王母,這是第一個赴涇川的臺灣西王母朝聖團,從臺灣到涇川的西王母朝聖之旅從這天正式開通,臺灣涇川西王母文化傳播的曆史開始書寫新的一頁.
        在這之前,臺胞千辛萬苦在大陸尋西王母文化之根,訪西王母之祠,先後到山東、新疆,最後認定涇川.
        1992年,郭葉子女士率先捐款重修王母宮,黃雪香率兄妹修複回屋,寒來暑往,西王母大殿、回屋、東王公大殿等古建築群先後於1994年、1999年竣工.此時,在回山的柱子、碑刻、巨匾、基座上鐫刻著臺灣臺北松山慈惠堂、三重市鳳德玉寶殿及臺北、臺中、臺東、臺南、高雄、嘉義、三重、彰化、新店、南投、新竹、宜蘭、桃園、屏東、苗栗、新莊、雲林、汐止、基隆、鳳山、中和、大裏、豐原等市縣800多個為重修王母宮捐資的團體和個人的芳名,他們的功德,將與西王母祖廟一起長存.
        涇川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郭葉子、郭清秀、黃雪香、林年雄、吳光輝、黃雲林等代表人士.由於旅行行程所限,臺胞每次來涇,都是行色匆匆,你們的到來,涇川人有時不能照面,接待不周,但涇川人民牢牢記住了你們美麗、年輕、熱情、寬容、隨和、慈惠的形象.郭葉子、黃雪香等代表人士,每年至少來一次,多則數次,最多的來涇川已達30多次.來涇川的同胞中,有男女老少,有社會各界代表人士,從臺胞所生活工作的地方看,可謂遍及全島.17年中,至少有500多個朝聖團上萬名同胞來涇川祭念西王母.2005年盛夏,幾乎每天都有臺胞朝聖團,最多的一天來了12個團體組成的聯合朝聖團.在座的和未到會的各位臺胞們,你們的風采,你們的名字,涇川人耳熟能詳,視如兄弟姐妹.如果在異地他鄉,我們有緣邂逅,肯定能互相認出來,傳達手足之情.涇川王母宮,歡迎所有的臺胞都能去.涇川西王母浴苑賓館有溫泉浴,挖掘複原了西王母宴,涇川還有正宗的面食小吃,有黃土高原優質蘋果等水果,散發著遠古王母宴上的仙味,有豐富的古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期待各位光臨.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4]

九、最權威的寫西王母的漢樂府《上之回》,是贊美漢武帝來涇川(回中)的史實
        漢樂府鐃歌18首,以記載中國曆史大事為內容,以皇家樂府創作的權威性和以漢代乃至當時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歌詞、樂曲、青銅樂器演奏而流芳千年,如《戰城南》《巫山高》《將進酒》《艾如張》《有所思》,是我們都能記住的曲目.其中的《上之回》的回,指回中,即今天的涇川.《武帝紀》載:“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歌辭當為贊美此事而作”.漢樂府《上之回》行世後,晉代以來文人根據《上之回》寫作的歌詩頗多,南朝皇帝簡文帝蕭綱,南朝直散騎侍郎張正見,隋代蕭愨,唐代李白、李賀、沈佺期、盧照鄰、陳子良,宋代陸遊,明代湯顯祖都寫了《上之回》,既複原了漢武帝出行涇川一帶朝拜西王母史實的盛大場景,又演繹出了如夢似幻的藝術畫卷.李白寫道:“三十六離宮,樓臺與天通”.“萬乘出黃道,千旗揚彩虹.秋暮瑤池宴,全輿向回中”.簡文帝寫道:“前旆拂回中,後車臨桂宮”.沈佺期寫道:“制書下關右,天子問回中”.盧照鄰寫道:“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陸遊寫道:“鹹陽宮闕天下壯,五更衛士傳雞唱.重門洞開鑾駕出,回中更在雲霄上.”
        通過這些名家的詩句,我們可以想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鐘情西王母文化的曆史本來,鹹陽、回中、蕭關即陝、甘、寧毗鄰的地理方位,萬乘出黃道的天子出巡的盛大威儀,使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的曆史淵源更真實,其文化地位評價更准確,充分證明西王母文化是上層文化、民間文化的完美結合.
        涇川人自古傳承著《上之回》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宋重修回山王母宮頌碑碑文中說到:“漢帝之禱靈境也,祀雍畤,幸朝那,立飛廉之館以望玄圃,故樂章有《上之回》曲.”又據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記載並考證,民國時涇川回山還存有宋大觀四年八月的《上之回詩碑》,張維也見到了該碑拓片並把拓片內容編撰成《隴右金石錄》涇川金石部分.
        《上之回》亦史亦詩,如泣如訴,如歌如畫,似夢似真,含愛含美,寓樂寓情,為涇川西王母祖廟的根基用歌與詩作著注腳,為今日以至未來創作出了一組天簌之音,仙樂之章.把它開發應用,已經有了腳本.
十、涇川是漢族地區女神廟最多的縣之一,全縣有西王母祖廟為代表的女神廟132座供奉女神168位
        女神廟多的地區,一般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比較之下,在北方漢族地區,把涇川叫漢族女神縣是不為過的.世人只知西王母祖廟在涇川,鮮為人知涇川除了回山西王母祖廟外,全縣鄉村還有王母宮8座,有以西王母為代表的女神廟群,全縣共有漢代至清代的女神廟(宮、殿、洞)132座,供奉著168位女神.臺胞同胞喜愛的五母(西王母、女媧、地母、驪山老母,後土娘娘)廟涇川都有.
據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張學俊調查,全縣有王母宮8處,在城關鎮、飛雲鄉、荔堡鎮、豐臺鄉、汭豐鄉、縣城嵩麓寺.
        有九天聖母宮22處,九天聖母即九天玄女,是西王母文化系列的重要人物,以助黃帝戰蚩尤而著名,涇川玉都明代九天玄女廟為最大,其它在城關、涇明、窯店、梁河、汭豐、張老寺、飛雲、玉都、黑河、羅漢洞、黃家鋪,其中數鄉鎮各有三家.
        有送子娘娘、育嬰聖母殿21處,分別在飛雲、回山、城關、豐臺、窯店、涇明、紅河、玉都、黑河、汭豐9個鄉鎮.驪山老母、地母娘娘殿7處,分別在豐臺、張老寺、縣城、飛雲、涇明.
還有海龍聖母殿、黃龍聖母殿、皇甫聖母殿和無極老母殿、宣天聖母殿、聖母娘娘殿,晶氏娘娘殿、娘娘殿、痘疹聖母殿、九娘子祠19處.女菩薩殿56處,菩薩67位.
        為什麼在涇川漢族地區,有這麼密集的女神廟呢?縣城各鄉各大村落幾乎都有女神廟,女神廟在涇川呈覆蓋全縣之勢.我認為,是遠古時代西部民族女神崇拜的遺存使然.
        涇川的女神崇拜有以下特點:一是母親崇拜,母性之光崇拜.無論哪個民族,愛母親是天性.沒有母親,就沒有人類,這是最簡單最樸素的祖先崇拜.西王母故鄉的民眾自上古起就把女性先祖的崇拜推向了第一位,把女性先祖崇拜為女神,因為女神是遠古人類最早的古老的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遠早於男神,是神話之源,也是曆史之根.西王母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戎族首領,西王母祖廟在涇川,涇川民眾自古尊崇以西王母為代表的女神,是必然的.把崇拜母親生育了人這一理念,普及到了有文化與不識字的全體民眾之中,是母系氏族社會留在涇川最具體的遺存.
        二是女性英雄崇拜.涇川玉都九天玄女廟,是隴東影響最大的,以它為代表,全縣共有22處.九天玄女助黃帝戰蚩尤,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女戰神.涇川地處戎族與中原民族的社會交往、戰爭接火、姻親交融之地,從漢至清,曆代戰爭沿絲綢之路從未停止,涇川民眾為求和平,必然崇拜英雄,特別崇拜女性英雄,把她們尊為能救眾人之苦的女性英雄化身.
        三是民族大團結的載體.許多女神,都是少數民族,漢族地區的涇川人民崇拜女神,是不同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祖先的認同,是不同民族的民俗趨同的體現.
        四是是生殖崇拜、土地崇拜、水崇拜、愛情崇拜即人生最基本的崇拜.
        五是女性地方化、平民化,涇川的女神,許多都有娘家,娘家就在本縣;有墓,也在本縣,這是把集合了女性優點於一身的偶像地方化,使崇拜者更能堅信這些女神就是本家、本村、本鄉、本縣的祖先.
        六是女性美的崇拜,女性智慧崇拜.涇川女神廟中,其偶像都是智慧女性的化身,都是針線茶飯技藝能巧奪天工,生存能力超群的不脫離人間煙火的女性代表.
        涇川168位女神崇拜現象,是西王母祖廟在涇川的曆史背景,人文土壤,有了這樣的獨持地望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西王母祖廟在涇川就是必然.
        涇川女神廟遺存分布草圖已完成,我們將以全縣山水風貌原景和廟景共同構成一幅微縮景觀,在王母祖廟永久展示,並繼續深入研究,歡迎各位臺胞有興趣時來共同做這件有意義的事.
        涇川西王母祖祠“十最”,是十個吸引點,十個魅力點,是旅遊品牌中的十個賣點,正呼喚著各位臺胞,正期待你和它們見面、對話、交流.
            2006年11月19日                                                
﹙笔者出席了2006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举办的2006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并发表该文﹚

张怀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一]

“世紀之交,科學家們確鑿考證出中國遠在百萬年前就有直立的人,就有人工取火,就有謀生工具,就有文明萌芽.這麼一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必將改寫.北京新建的中華世紀壇,因此修改了青銅甬道五千年文明的紀錄,將其遠遠上溯到百萬年前”(魏明倫《曆史的動力》).
        21世紀,是人類把百萬年之間的一個個文明之謎揭開的世紀,是人類保護一切優秀文化遺產的世紀,是人類把地球村各地域文化遺存能說清楚的世紀,是地球村各地域優秀文化組成人類優秀文化其營養惠及全人類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之初,西王母文化之謎必一層層揭開.現在,只要平心回眸中國的西王母文化,不僅僅令所有人觸目驚心.西王母早已走出神話,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滲透區域之廣,非過去所認識.這個文化,是由一位女性、女神、美神為緣的文化,在中國文化的所有山峰中,它是最大的山峰之一.它不僅是中國東西南北中的婦孺皆知的文化,且“已經出現了“中國說”、“西亞說”、“印度說”、“阿拉伯說”等種種不同的觀點”(柯楊《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民俗文化》).這是令人鼓舞的,這要求我們把對西王母文化的理解必須放在人類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因為在21世紀的地球村裏,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而人類文化必得有益於、美於全球每一個人.此時,走近、走進西王母文化寶庫,已非願意或不願意,而是新世紀新千年在無聲地提醒每一個接觸西王母文化的人,首要任務是找准西王母文化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世界坐標、國際地位,只要完成這個認識,再研究西王母文化,肯定疑團驟解,茅塞頓開,西王母文化的本來魅力必能日漸明晰.
        西王母文化遺產遍及中國及亞洲,但此時發現的重點遺存區還推涇川地區為首.對西王母神話、古國、部族、首領、信仰、民俗的研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涇川人,既不能把認識西王母的依據限於涇川一個地區的遺存,也不能輕視“回中宮”“秦始皇過回中”的記載見於《史記》之後,西王母文化在涇川的所有遺存的巨大曆史價值.僅“回中”及涇川古稱回中這一個曆史之秘,就值得相當的學術力量、科學辦法去關注、去破譯.所以,涇川人的第一責任是把涇川人對西王母文化的認識、理解和深深埋藏在涇川的遺存信息,無一遺漏向國內外傳遞.
        我在主攻文學創作的同時,對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的研究有十多年,理出了幾個線條,一直跟蹤深入,尋找答案.以下幾條的結論,是我的認識和理解.
1昆侖是存在於新、藏、甘、青、寧、陝、川之間的大昆侖.
2神話的昆侖和自然的昆侖是兩回事.
3神話的西王母和民族的西王母存在區域是兩個概念.
4以西王母圖騰虎為主體的文物——西周虎紋銅觚、銅爵和戰國虎身銅壺於20世紀70年代在涇川出土,為涇川是西王母發祥地提供了最早的考古數據.《王母消劫救世真經》、《玉皇王母救劫保生真經》在涇川發現,為涇川西王母發祥地提供了權威的宗教史料.
5穆天子西征未越過隴山,周王朝勢力也未過隴山.
6漢武帝十一次行幸回中、安定.
7涇川漢代西王母祖廟、宋代西王母廟會有考古資料和地方志作證.
8涇川西王母民俗全方位多角度滲透於普通百姓生活之中.
9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豐富而系統,總量位於國內外西王母文化遺存地前列.
10西王母神話產生的昆侖主峰之下,為什麼當地民族沒有崇拜信仰西王母的文化遺存?因為後世信仰西王母的起源地不在當地.
11結論是:何處有祖廟,何處西王母文化遺存最多、最深遠、最具體,何處就是西王母文化發祥地,就是西王母故裏,就是朝拜西王母的聖地.
        要說明的是,涇川對西王母文化的傳承和應用,在周代就開始了.存在於涇川和描寫涇川的以西王母圖騰虎為主體的戰國“龍提梁飛虎鳳鈕銅壺”、西周虎紋銅觚、銅爵、漢王母宮遺址、漢樂府、唐詩、宋碑、宋廟會民俗、明碑、明詩、清碑、清詩、清地方志確確鑿鑿證明著,周、漢以來的曆代賢達已自覺而認真地開始了對涇川西王母文化的認識、考證、理解.當代涇川人在萬分榮幸之際,僅把這些遺產盡力保護、挖掘整理已需花巨大氣力,而每接觸一次前人遺產,都有一次發現,所有的原始資料,幾乎都是研究成果,令我們在這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面前,一次次升華著對浩瀚、無垠的理解.近20年以來,臺胞和海外華人陸續尋根朝聖至涇川重建王母宮,依據就是240至2000多年前的古人研究成果.
        我們深信,本來簡單但走進複雜的西王母,必很快走向簡單.複雜是因為西王母不僅對神祗神格本身而且對民俗和上下層文化的滲透,簡單是一位中國式的女神、美神、俗神、始祖神本質的最終定位.

张怀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二]

昆侖是存在於新、藏、甘、青、寧、陝、川之間的大昆侖,昆侖與涇川回山是一個整體
        對於自然存在的昆侖,依據《山海經》的記載,與古昆侖文化區和今日行政區劃中的地名相對應,是比較困難的.昆侖就是中國西部一座亙古不變的大山系,是連系、包容了中國西部萬山的莽莽大昆侖.
        昆侖長達5000裏,帕米爾高原從東而來,它橫貫新疆、西藏間,東延入青海,西段是塔裏木盆地、藏北高原的界山,山上有峰,如公格爾山高達7719米,南支的可可西裏山東延至巴顏喀拉山,發源了長江、黃河.巴顏喀拉山在四川省邊境與岷山、邛崍山相接後,又與秦嶺相連了,秦嶺直直往北100多裏處,又是回山山頭.
我是這樣理解回山與昆侖的,回山是昆侖的開始,又是昆侖的結尾,它是古樂府詩中的意象,它是躺著的曆史.莽莽昆侖這名山下的千山萬山都躺著,將軍血征夫淚、千劍百戟、千軍萬馬、烽火狼煙、羌笛胡笳、戍容方陣、胡騎縱隊、蘇武李廣、關西老將、魏征張籍盧照鄰的《隴頭吟》、王昌齡的《出塞》、秦皇漢武的萬乘千騎、太宗的衛隊、左公的湘軍都躺成了蜿蜿蜒蜒向西回旋一直達昆侖又折回秦嶺的千裏群山.
        昆侖作尾,回山作頭,這條5000裏鋼鐵屏障從遠古著名到今天,也使回山和昆侖一樣從遠古著名到未來.回山,是昆侖的開始.回山下的涇川,是昆侖的容顏.
        昆侖也是天地間廣大無垠的形容詞,司馬光解釋說:昆侖者,天象之大也.只要到過涇川回山,並且西行,就會確信回山連著崆峒,崆峒連著隴山,隴山連著祁連,祁連連著更高處的昆侖,這是地理事實.涇川在萬山之最的昆侖脈下,不能否認.

二、昆侖神話存在於自然的大昆侖之間,但神話中的昆侖地名與自然的昆侖地名難以照應,西王母神話與涇川難解難分

        凡是昆侖西王母神話,都在涇川地區完整而廣泛地流傳,本文不詳述.這裏只強調西王母神話更多的在涇川地區演變成了民俗事象.
        內地把穆天子會西王母的地點最早確認在涇川回山,皆因涇川回山形如“天之柱”,周圓如削,下有石屋,山下細水環繞,涇水環其左,水環其右,山麓有瑤池,瑤池有聖水;回山之上有天池,近有[上合下廾]山.
        西王母有蟠桃會,回山昔日遍種桃樹.《涇州志》載明代山東濟南府同知溫應壁寫的《重修水泉寺上寺記》碑文說:“南有回山,蟠桃爭媚.”
        神話中的西王母“穴處”,演變成了涇川一帶地域存留的千千萬萬孔古窯洞和今日仍在使用的窯洞民居.
        西王母有不死藥,涇川瑤池“尤其在宮山上還生有一種茶樹,群眾習慣於“端陽”節采神茶,這種茶葉若再用瑤池水煮煎,味氣特別淳厚香甘,故有“宮山茶葉瑤池水”的流傳.若再能喝上“萬人鍋”燒的一杯茶水,就會自感全年必能吉祥如意,百病不生,給遊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惜“萬人鍋”於40年代下落不明.”(何九如《王母宮山與王母宮石窟》)
        涇川存留漢曲、唐詩、宋碑、明碑、明詩、《涇州志》、清詩、清碑、曆代對聯、題詠都
記載了西王母神話.
可以說,涇川的漢王母宮遺址、漢曲唐詩、宋明清碑刻、清方志、民俗,無不在發展著昆侖神話.昆侖神話以口傳形式,在這裏家喻戶曉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八、涇川地望:黃帝周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20個朝代42位帝王及曆代朝廷名臣駐外大使巡幸涇川,古今名人題詠朝聖回中西王母
《莊子.在宥》言:“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黃帝抵平涼空同山,必須要經過涇川.
        周代皇帝與涇川一帶的連系,見於以下記載:《詩紀.大雅》:“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史記.周本紀》:“明年,伐密須.”“共王遊於涇上,密康公從.”“一年,共王滅密.”《後漢書.西羌傳》:“至穆王時,戎狄不貢,王乃西征犬戎……王遂遷戎於太原.”
以上說,周文王、周共王、周康王、周穆王皆到過涇川一帶.周穆王與西王母的曆史之緣因西征而開始.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秦始皇過回中.
        《史記》:秦惠置安定烏氏縣.
        《二十五史.漢書本紀》:漢武帝十次幸安定、回中(涇川).
        《二十五史.晉書本紀》:安定人張軌及後代張[上宀下是]張茂、張駿、張重華、張耀靈、張祚、張玄靚、張天錫在武威立國57年,名十六國之一前涼.
        《梁簡文帝集》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寫《上之回》.
        《魏書》:胡太後省親回安定.
        出土文物證明:隋文帝於仁壽元年(公元601年)10月15日下詔30個州葬舍利子並建舍利塔,涇州在水泉寺大興國寺建塔埋藏.隋開寶(公元581年)築長武城和薛舉城(《涇川一覽》).
        《舊唐書.本紀》:李世民戰薛舉於涇川薛舉城(薛舉古城今存).
        《舊唐書.本紀》:李世民巡馬政過涇州,給孤寡老人糧布,寫《經破薛舉戰地詩》.
        出土文物證明,武則天於延載元年(公元694年)下詔各州建大雲寺,藏《大雲經》,涇州建寺時發現隋舍利子,遂置金棺銀槨藏舍利子一十四粒,埋藏於大雲寺(《涇川與古今名人》).在數千年曆史上,先後幸涇州或與涇州有曆史因緣的帝王共達42位.
        《唐書》載:安定人牛鳳及修撰了公元618—683年的《唐書》,官至中書門下侍郎兼監修國史.
        《唐書》載:段秀實在涇州做官.柳宗元寫《段太尉逸事狀》.
宋陶穀碑載:趙匡胤在京都筵三次鎮涇州的張鐸,當時名望僅次於皇帝的刑部尚書知制誥翰林學士、四朝元老、開國元勳陶穀撰碑頌.
        元代,忽必烈的第一代帝師八思巴用其創造的八思巴文書寫了忽必烈給涇州鎮海寺的聖旨,大意是保護和尚、教徒的利益.該文刻碑,至今珍藏於涇川回山.八思巴是使西藏歸於元版圖的涼州會談的參加者,西藏代表薩班是其叔父(《古今名人與涇川》).
        範仲淹、韓琦開府涇州,大敗西夏.滕子京從涇州任上降職,貶巴陵郡後修了嶽陽樓,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清代以前,回山下曾建有範公祠(《涇川與古今名人》).
        明代,朝廷重臣朝涇川西王母者甚,明彭澤碑雲:“自關西以達西南諸夷,不啻萬裏,延寧甘肅諸鎮文武重臣,以及奉命總制、經略、撫按,冊封出使外夷大儒、元老、名公、碩士,百五十年以來經此者不知其幾”.“宗藩韓王亦樂施助”重修王母宮.
        明清為涇川王母宮題詠的官員極多,明代著名的有:兵部尚書彭澤,翰林修撰嶽正,刑部尚書、太子少保唐龍,陝西巡按薛綱,兵部尚書王崇古,陝西參政、僉都禦史吳鎧,涇州州制金世儼,分守關西道右參政胡松(《涇州志》).
        清代有:徐幹學,刑部尚書;安維峻,進士、福建道監察禦史;武全文,關西道;楊美益,陝西巡按;孫永思,陝西巡按;郭崇嗣,平慶兵備;洪翼聖,陝西提學;練國士,巡按;劉天和,陝西總督;張延福,進士、涇州知州;謝〖外門言〗祚,進士、知縣.莊年,平慶兵備;王機,平涼知府(《涇州志》).
        《涇川曲藝志》載:清雍正二年(1724)三月,年羹堯赴青海時所帶曲藝班社中的女藝人金環,“歸涇州,宿王母宮為尼.”
        《涇州之秘》言:林則徐過涇州,日記載:“山上有王母宮,山下有回中降西王母處”巨碑.
        《涇川史話》載:左宗棠進駐涇川瓦雲驛,立大營於毛家坳,賑災、植樹.譚嗣同遊涇川瑤池賦詩.馮玉祥過境題詞立碑,碑今存涇川回山.於右任遊涇川瑤池為王母宮題聯:“千年氣接文孫駕,萬裏雲開王母宮.”在《漢樂府》、《全唐詩》和曆代詩集中,寫《上之回》、涇川與西王母的詩人以唐代為最多,也不乏曆代大家,他們是李商隱、李白、杜甫、柳宗元、李賀、陸遊、湯顯祖、沈亻全期、盧照鄰、陳子良、王昌齡、張籍、溫庭筠、胡曾、劉得仁、李頻、戎昱、項斯、姚合、張螟、徐珩行、呂牧、胡宿、祖詠、唐彥謙、喻鳧.特別是李商隱客居涇川三年,寫有《回中牧丹為雨所敗》、《安定城樓》、《瑤池》等著名詩篇.李商隱文現存350餘篇,多是作幕僚時,擬撰的各種公私應用文,這是他“秘書”職責而對府主應盡的本分,他27歲在涇州水泉寺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受王器重,李商隱娶其女為妻,也因此陷入“牛李黨爭”而不能自拔的政治漩渦,終其一生厄運纏身.在為王茂元代撰的《為尚書濮陽公涇原讓加兵部尚書表》中,有“才望京華,又分旄節,擁戎馬於涇上,護田穀於回中”句(《李商隱全集》).李商隱詩文和唐胡曾的《回中》詩,不僅為涇州增色,更證明唐代人認定回中與涇州是一個地方.
        “據郭沫若先生考證,著名詩人李白到過涇川”(《可愛的平涼》).
現代大作家張恨水30年代赴新疆途經涇川,寫了《瑤池 》《涇川 》等散文.
》等三篇關於涇川的散文(《張恨水散文集》).
       
       
        张怀群: 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九]
        
九、涇川西王母祖廟與涇州城、佛教繁榮的映襯
        “涇川王母宮是天下王母第一宮”(張光複《平涼詠》).其“規制整嚴、輪奐麗美、大非昔 比”(明彭澤《重修王母宮記》).自漢始建王母宮以來,涇川西王母文化遺存之所以能沉積厚重,不斷豐富,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以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涇州在朝廷的地位決定的,只要回眸涇州城和涇州佛教的曆史,便是照應和旁證.
        涇州城自古“誠西北的大都會也”(《涇州志》).城“東西南北各長七華裏,周長二十八華裏,面積相當於今涇川縣城的十倍,是西北少有的大城.唐代詩人李商隱《安定城樓》詩,首句雲“迢遞高城百尺樓,”可以想見箭樓巍峨,雉堞高聳,昔日雄城的規模,真是據山川形勝,扼交通要道.《讀史方輿紀要》評之雲:“山川環帶,水陸流通.連絡中外,翼帶東西,誠關中之襟要也.”“城西北角有兩座漢代烽火臺.”“城內有商周時遺物和大量漢代瓦片堆積.”出土“漢率善羌長”銅印一枚,新莽時“別部司馬”銅印一枚,北魏永安三年“涇州之印”銅印一枚,北周天和三年寶寧寺比丘慧明舍利石函一件,以及聞名全國的唐代大雲寺金銀棺舍利石函等,出土的唐以後文物更多.”“古城始建於西漢,大修於北周和唐,宋代也有所補修.”“自西漢以下各代連續使用,未嘗間斷”.“在城內的水泉寺和盤頂子作過多次考察,發現大片西周文化層,厚約一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確系共國遺址,古城上限可推至周初或商代,如以周初計算,約有3000餘年的曆史.”涇州城是“西北少有而且保存基本完好的曆史名城” (祝世林《平涼古代史考述》).
        《涇州志》記載:“涇州古城內有兩漢墓群,漢宗室葬此.陳平墓,在回嶺.”
        涇川,自漢武帝置安定郡後,數千年的戰爭和文明不斷變成曆史,曆史不斷變成新的文化,一層一層積累,古城繁榮就是必然.而佛教之盛,在中國曆史上也不亞於任何一個佛教聖地. “圍繞州縣城郊,曾出現過規模很大的寺院四處:王母宮石窟建於北魏早期;嵩顯寺(今高峰寺)建於北魏永平六年(509年);南石窟寺建於北魏永平三年(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水泉寺建於隋開皇元年(581年).這些寺院全是佛教聖地” (《涇川與西王母》).
  “北魏時的涇州是很值得研究的.解放後,由於曆年以來興修水利、改土治河,使地面發生很大變動,據解放初期文物工作者張映文同志(已故)的考察記載:南石窟沿涇河北岸長15裏許,羅漢洞長一裏多,丈八寺與泰山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沿涇河兩岸開鑿連續不斷,只是因石質不好,風化太甚,當時可以尋到的遺跡,一些散在的石窟現在連痕跡也難找到了.以此推斷,當年自涇州以東沿絲綢之路,曾有連續不斷的佛寺,如作為一個整體看,其規模是巨大驚人的,甚至可以超過敦煌、武威.它給我們以下啟示:第一、絲綢之路商旅往來,十分繁榮.第二、佛教興盛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十六國時高僧竺佛念曾駐?於安定,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的弟子中道溫、僧契是來自涇州的僧人.北魏雖未見有關記載,如此大量的佛文化遺存,應曾經是有大量僧侶的集中地.第三、大量石窟佛寺的營建,必須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沿絲綢之路東來,一路多是邊荒之地,翻越隴山,到達關中,才算進入中國內,涇州是進入關中後的第一個政治軍事中心的大城市 ,一定是人口集中、經濟繁榮.”(祝世林《平涼古代史考述》).
除此以外,據《涇州志》載,至清代時,涇川存有周代至明代的名勝達66處.
返回列表

關鍵字網站行銷 電動代步車

外遇 情趣用品 無思部落 關鍵字seo 房地產 台灣華爾街 睿氣盈門 電動代步車 歷史的傷痕 部落沙士 lavazzas Blog 老扣扣布落格 BigBite 故鄉 義肢訓練 綠島 布布觀 義肢社群 滷味 人工植牙 seo 電動代步車德林義肢 人工植牙 矯正鞋墊 免費算命免費八字紫微算命靈籤解籤問事 八字風水手面相占卜道家 面相學人相手相 法陰陽 和於術數 陰陽不測之謂神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張天師傳人 八字紫微 張天師張天師符天師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張天師授籙奏職道教道士受籙汐止買屋賣屋 汐止買屋賣屋房屋不動產 丞安堂中醫診所台北中醫診所中醫針灸減肥穴位埋線減肥 紫微斗數算命 易經周易術數研究 污水保養代操作廢水處理設施 污水廢水處理污水保養維修 環保法律 輔大宗教系內經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