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4]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4]       
五、周穆王在涇川與西王母首領會見的可能,因為周穆王終生行旅未越過隴山
        與西王母有交往的曆代皇帝中,最能引起人們興趣的是周穆王,而周穆王到底在何處會見西王母,成了問題的焦點,因為會見之地,是區別周穆王會見的是神話中的“西王母”,還是古氏族首領西王母的史證.
        不必細言,《穆天子傳》中的穆王西巡之地與穆王做皇帝所巡幸的地方是兩個概念.
        要像寫出《漢武帝年譜》一樣詳盡地表明穆王的生平大事記,是很困難的,但依《詩經》、《史記》、《後漢書》、《左傳》及權威學者的考證,曆史上的穆王行蹤大體是確切的.青年學者李春茂說:“如果我們把西王母、瑤池、玉山等問題放在西周時代來考察,就會有新的發現.西周時期,周朝西方邊疆沒有越過隴山(今六盤山、關山),《左傳?昭公九年》的第一段記載很能說明問題:“我自夏以後,稷、魏、駘、芮、岐、畢,我西土也”.魏指何地,已難確知.駱與棄的故鄉是一地,與太原有關,在今武功縣.芮與古代河(今靈臺縣黑河)有關.岐在今扶風縣.畢在今鹹陽市畢原.……密須是今靈臺縣境內……這幾個例子說明西周西疆在今扶風至靈臺一線,周穆王西征不會距離此地太遠”(《西王母和回中山》).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至穆王時,戎狄不貢,王乃西征犬戎,獲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遷戎於太原.”穆王西征未越過隴山,已很清楚,但一些人卻把太原解釋為山西太原,是錯誤的.
        把涇川回山認定為周穆王會見西王母氏族中某一代首領之地,是依穆王西征涇河上遊這個史實的科學推斷.穆王在涇川回山會西王母史實的廣泛傳播,也是中國內地信仰西王母的發端.
        這裏順說一下涇川與穆王先祖的緣份,《詩經.大雅》言:“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侵阮徂共”,是周文王伐密之事,密指密須國,在今靈臺縣,周的方國;阮(今涇川東北)、共(今涇川水泉寺),是周在涇川的兩個方國,共國的共池,是涇川八景之一,遺址今存.周文王勢力在涇川發展200多年後,周穆王西征至此,但其疆域和行蹤始終未逾隴山.研究西王母文化近20年的專家劉映祺先生說:“周穆王伐戎至涇河上遊,在回山與西王母會見,無非是與西戎中一個仍處於以“母性為號”的部族解除了戰爭,重言和平相處的關系罷了”(《論西王母》).
        因而,《史記.周本紀》載:“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白鹿以歸.”穆天子西巡至隴山以西的任何地方,只能是神話內容了.
六、漢武帝十一次來涇川,漢哀帝時民會聚祠西王母
        《全唐詩》卷647收錄胡曾的詠史詩很多,其中一首名為《回中》的詩雲:“武皇無路及昆丘,青島西沉隴樹秋.欲問生前躬祀日,幾煩龍駕到涇州.”這首詩說明,唐代人認為回中與涇州是一地,且“幾煩”漢武帝到涇州躬祀西王母,這也是漢武帝來涇川就是祀西王母的唐代史料.
        據《漢武帝年譜》和史書記載,漢武帝先後來涇川6次,一說7次.我近查《漢書.武帝紀》和《二十五史.漢書本紀》的漢武帝傳,他來涇川是11次,只是有“幸回中”“幸安定”兩種記載.安定、回中在當時是否一地?漢代學者應劭解釋:“回中在安定,平高有險阻,蕭關在其北,通治至長安.”又說:“回中在安定,平高有險阻,秦安置回中營於此”(《古今圖書集成.平涼府古跡考》).安定又指何地,毛澤東評點過的二十四史《漢書?武帝紀》篇中,編者解釋:“安定,郡名,今涇州縣.”毛澤東還在“涇州”下劃了重重一筆.按以上史書記載,回中、安定、涇州是一地,漢武帝來涇川就是11次.漢天子11次行幸涇川,漢武帝在回山朝西王母,涇川西王母祖廟建於漢代的史實,就成為可能了.
        《漢書.武帝記》、《二十五史.漢書本紀》如此記漢武帝涇川11次之行:
  “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逾隴,登空同.西臨祖厲河而還.(逾隴,登空同;空同是今平涼崆峒山,必經涇川).”
        “(元封)元年冬,行幸回中,春,作首山宮.”
“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曆獨鹿、鳴澤,自代而還,幸河東.”
        “元封六年冬,行幸回中.”
        “太初元年秋八月,行幸安定.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
        “太初四年冬,行幸回中.”
        “天漢二年春,行幸東海.還幸回中.”
        “太始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
“太始四年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西至安定、北地.”
        “征和三年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匈奴入五原、酒泉,殺兩都尉.”
“後元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遂幸安定.”
        還有一條《漢書》中的史料,證明在漢代確實已有了西王母廟,西王母已經成為民眾信仰中的重要神祗,他們以西王母名義抵抗天災與不平.請看《二十五史.漢書哀帝本紀》:“四年春,大旱.關東民傳行西王母籌,經曆郡國,西入關至京師.民又會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擊鼓號呼相驚恐.”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5]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5]       
七、涇川西王母祖廟:漢代王母宮的考證
        宋“重修回山王母宮頌”碑落款是“天聖二年太歲乙醜三月十五日尚書度員外郎知軍州事上柱國上官亻必重書.”這個“重書”,已是第三次重書、重刻了.人們引用宋碑時間,多用“天聖二年(1024)”,但忽略了上官亻必在碑陰用三寸顏體楷書記載的刊刻成碑經過,全文如下:“翰林乘旨八座陶穀公,開寶戊辰歲為涇帥太師張公鐸述回山王母宮頌,當時已刊勒上石.至鹹平戊戌歲,澶帥太傅柴禹錫鎮於是邦,乃削去舊字碑南嶽僧夢英重書其文,而字多舛誤,加以筆跡偽俗,謂名公之文遠近流布,好事者傳頌,恐失其真,比再磨礱,又以夢英者自負,小學時輩推尚.遂別琢堅瑉,自篆籀狀斯冰玉箸之體,命工刊之,立於殿之北楹.庶慮陶公之文,回山之廟偕斯篆而不朽矣,慮來者不詳茲意,故書於碑陰以明焉.”即碑石撰文在宋開寶戊辰歲(公元968年),成碑卻經曆了56年的曲折,五代張鐸二次鎮涇州,公元968年2月入京受趙匡胤款待,三次到涇州,即請陶穀寫了碑文和碑額,刊於石.27年後,柴禹錫知涇州,不滿碑刻書法,請書法名家僧夢英削去舊字,於公元998年重書重刻.上官亻必於天聖初年到涇州,認為僧書偽俗,便磨去僧書,於天聖二年(公元1023年)重書成碑,保存至今(碑今在涇川回山).所以,宋碑成文時間應在宋開寶戊辰(公元968年)歲,至今1031年了.
        1031年前的碑文說:“則回中有王母之廟,非不經也.年紀寢遠,棟宇毀壞,壇欹杏朽,蔽荊棘於荒庭,井廢禽亡,噪鳥鳶於古堞.物不終否,崇之在人.”
        在宋開寶年間(公元968年),王母宮已“年紀寢遠,棟宇毀壞”,說明1031年前的王母廟,必是唐代以前重修的了.
        宋碑文又說:“宅享都兮如彼,降漢宮兮若是.”1031年前的宋人用刻在石頭上的話,第一次說出了“漢宮”,是為涇川西王母祖廟建於漢代的第一條史證.
        明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彭澤的《重修王母宮記》(碑今存涇川回山)說:“宮在涇原西五裏回中山巔,祠所謂王母宮,蓋古跡也.世傳周穆王、漢武帝皆嘗與王母會,故有是宮,又謂之王母宮.”彭澤在碑文中還說,仙家的神話都不重要,周穆漢武遊覽都不足取,關鍵王母宮是吾郡千餘年之勝跡.請看碑文:“仙家之荒唐無足言,周穆、漢武之遊覽無足取,第茲宮為吾郡千年之勝跡.”
        明代碑刻證明,王母宮是涇川千餘年之勝跡,這是漢王母宮的第二條史證.
        清乾隆張延福《涇州志》記載:“上為王母宮、文昌閣、三清樓,松柏各大數圍,高數十仞,其氣森挺.”大數圍之松柏,當是年代之證.涇川博物館藏文物、清代籌資複修王母宮《共成善果》冊序言說:“涇州近郭回中山乃名山也,瑤池相傳為周穆王漢武帝會西王母處,山之巔有王母宮,建自西漢元封年間,厥後曆代修葺,靈氣攸鍾,凡有禱祀無感不應.”“帳自不幸,突遭戰火,一炬而空,即階前降真樹為數千年物,亦成煨燼.”“元封年間”與“降真樹為數千年物”是漢代王母宮的第三條史證.
        1992年,重修王母宮時,在漢遺址出土古代樂器鐓於一件,這與漢樂府《上之回》緊緊聯系在一起,是為漢王母宮的第四條史證.
        涇川漢王母宮遺址上,殘磚斷瓦遍地,地下文化層有明顯的漢文化層特征,專家認定,是漢宮遺址.這是漢王母宮的第五條史證.
        曆史的遺憾是,王母宮屢建屢毀.宋陶穀碑言:“年紀寢遠”,“壇欹杏朽,蔽荊棘於荒庭”.明彭澤碑道:“路當孔道,古今名士登覽祗謁,題詠甚富.”清乾隆《涇州志》雲:“回中山自禹跡所經,以及穆天子武皇帝外,皆不能無詞勒諸石者,傳記詩歌亦既鱗鱗,其沒於煙草者不知凡幾.”收入《涇州志》中的明詩、清詩更有描述碑碣古墓豐富之句:“累朝碣石荒陰在,不忍停驂多黍離.”“古柏初陰合,豐碑興偶同”,“白雲空鎖嶺頭碑”,“古墓累累今稀其.”“斷壁平蕪盡,殘碑荒梗連.”
        1000多年前,到過涇川的名士和涇川人,都感歎回山遺存的豐厚,又痛惜文化瑰寶的流失.今天,遺憾更甚,清代人見到的遺存,又失去了許多許多,已無法計數.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7]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7]
十、涇川形勝與西王母文化地位、內涵的吻合
        在中國,古人把西王母祖廟選在涇川回山,大的位置是合適的.從今天的版圖上看,涇川正處於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部位,並非未到涇川實地考察者所言,涇川是邊陲偏遠一隅,這是大形勝.涇川回山的具體形勝,是二水夾一山脈,山脈突然不再延伸而讓於水,實難在西部找到二景.王母祖廟位於版圖中心部位且在龍脈伴二水之地,正如《涇州志》記載:“回 [上合下廾](與回山相望之山名 ﹚ 並峙,涇汭分流,而一種雄偉峭拔之氣,實與關隴名山大川相發揮(莊年)”,“涇汭合流,回環於山之下,而山當其中,初予過高峰之麓,暮煙掩靄,馬首而望,宛見一蒼龍踞地飲於雙溪間,則信乎此山之奇也.蓋泰山皆童華得其秀,崆峒得其峭,而回山獨蒼老,皆足令見者有仙凡之異”(林毓俊).“當登陟回山以望,諸山環翠,涇汭合流,盤礴雄遠氣勢甚異,時必有定國家安社稷樹勳伐之臣出乎”(張延福).西王母祖廟居於這樣的形勝之間,實乃先祖的智慧體現.
        回山插天,涇汭左右,王母宮座西,目光所及處是誇父峰,東西父母,形勝展列著中國古文化的深層哲理.回山南麟是瑤池,西是天池.這裏是內地信仰崇拜西王母開始的地方和祖廟的地位,確非今人認為或被認為.無論誰站在此眺望,無不為此景與古書記載相貼切而感歎,擇此地建王母祖廟,“非不經也”.
        回山形勝的超凡脫俗處,還在於身置水泉寺南望,才見蒼龍真形,才知昆侖蜿蜿蜒蜒是為龍尾,龍頭在關中門戶飲溪.外地客人多在回山下向西望其正面,其實,回山的大美之氣、大秀之氣只有在涇河北才可發現,此時你才多少悟得為何把周漢唐名城安定城選在回山之北的水泉寺村,漢王母宮矗於回山之顛的深奧文化意味.
十一、漢樂府《上之回》與涇川
         漢樂府《上之回》全文為:“上之回所中,益夏將至.行將北,以承甘泉宮,寒暑德.遊石關,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令從百官疾驅馳,千秋萬歲樂無極”(《樂府詩集》卷16).吳兢《樂府題解》曰:漢武通回中道,後數出遊幸焉.沈建《廣題》曰:“漢曲皆美當時之事.”
         曆代詩人多寫《上之回》.李白《上之回》句:“金輿向回中.”“秋暮瑤池宴”(《李太白全集》).李賀《上之回》句:“上之回,大旗喜.懸虹彗,撻鳳尾.劍匣破,舞蛟龍.蚩尤死,鼓蓬蓬”(《全唐詩》卷17).陸遊《上之回》句:“鹹陽宮闕天下壯,五更衛士傳 雞唱.重門洞開鑾駕出,回中更在雲霄上.”“宓妃穿杖王母下,何必軒皇居大庭”(《陸遊集》卷31).湯顯祖《上之回》句:“翠華中極駕,赤羽上之回.”“玉雲浮[艸臣]若,金霧靄蓬萊”(《湯顯祖集》).梁簡文帝《上之回》句:“前旆拂回中,後車臨桂宮.”“桃林方灼灼,柳路日瞳瞳”(《樂府詩集卷16》).南朝張正見《上之回》句:“林光稱避暑,回中乃吉行”(《樂府詩集》卷16).隋蕭愨《上之回》句:“發軔城西,回輿事北遊”(《古詩源.北齊詩》卷14).沈亻全期《上之回》句:“制書下關右,天子問回中”“回望甘泉道,龍山隱漢宮”(《全唐詩》卷96).該詩稱回山為龍山,王母宮為漢宮.盧照鄰《上之回》句:“回中道路險,蕭關烽侯多.五營屯北地,萬乘出西河”(《全唐詩》卷17).陳子良《上之句》句:“承平重遊樂,詔蹕上之回.”“下輦便高宴,何如在瑤臺”(《全唐詩》卷39).
        《上之回》蘊含了相當的史料,回中即安定,在前幾節已述.
至宋,陶穀碑有“故樂章有《上之回》曲”句,又強調了《上之回》與漢武帝在涇川朝西王母的曆史事實.
        涇川王母宮《上之回》詩碑,早已成為回山的文化積累,近代下落不明.所幸張維《隴右金石錄》有載.該書收錄涇川碑碣32塊,其中記載西王母的13塊,今佚的5塊,即明重修涇川王母宮碑記(佚),明嘉靖重修王母宮碑(佚),涇川王母宮詩七碑(今存部分),王母宮詩碑(佚),上之回詩碑(佚).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8]

十二、方志學與文學:古人對涇川與昆侖、西王母神話、漢代西王母祖廟的認定涇川地方志載西王母史料之豐,可創全國之最.
        從此時國內外研究西王母引用地方志史料的情況看,方志記載西王母,其它地方是難以超過涇川的.且《涇州志》還未收錄《全唐詩》等寫涇川之詩,《全唐詩》寫涇川與西王母的詩有10多首,《全宋詩》還未觸及,憑直感,至少有數十首.散見於古今著作報刊中的詩文,也還未收集.今回山下存有明清詩碑20多塊,也未一一收錄《涇州志》和《回中詩選》.
        清乾隆張延福著的《涇州志》,是至今所存涇川最早的方志,有“名志”之譽,其中收錄關於涇川與西王母的詩文達81篇(首),其中賦1篇,詩61首,碑文13篇,記6條.這是涇川可遇而不可求的無價之寶,這81篇詩文,最遲的寫於清乾隆十八年(1754),最早的寫於宋.240至1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為涇川說清了重大的曆史問題,即涇川與西王母古國、涇川與昆侖西王母神話的關系,周穆王在涇川會見西王母,漢武帝在涇川朝西王母,西王母祖廟建於漢代,均在千年前達成以下共識:這個曆史事實就在涇川發生或與涇川難以分割,因“回”、“回中”引出的曆史事件只能定位在涇川.
        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提出“史詩互證”法,給了我們最科學的辦法,為我們排除了解決某些曆史問題因缺少史料而遇的無奈.
        涇川史詩達上千行,只能摘一些句子在此.
        詠昆侖神話與回中(涇川)的詩有:
《萬首唐人絕句》雲:“珠露金風下界秋”,“尋作浮塵飄隴頭”.隴頭點名了方位.
        明嶽正《登回山謁王母宮》句:“祠宇重來比舊荒”,“煙霞不改回山色.”
        明蕭練《崆峒懷古》句:“西望蕭關通紫塞,東流涇水注瑤池.”
        清武全文《秋月登回中謁王母》:“絳節三千開翡翠,朱樓十二鎖煙霞.行藏風雨啼山鳥,歲月浮沉老澗花.極目長空秋色冷,峰頭誰駕紫雲車?”“翠蹕金天仙露聞,回中西望氣氤氳.千年華發三株樹,萬裏晴天五色雲.隱隱昆侖煙外出,滔滔涇嶺頭分.”“金母西還白帝秋,嶺增飛闕敞蜃樓.千山積翠連天霽,二水流岑抱地幽.夢裏周秦同逆旅,樽前身世本虛舟.臨風欲奏霓裳曲,沙際翩翩下海鷗.”
        清楊美益《望王母宮》句:“霞明若散靈飛綬,水繞疑拖細複裙.還有九微龍帝掖,願移瑤臺傍吾君.”
        清黃輝《王母祠二律》句:“祠前老柏才留葉,天上蟠桃可著花.”“天馬東來複西去.”
        曾士毅《過王母宮》句:“幡影不隨青鳥下,洞門空閉紫霞微.好從涇通瑤沼,笑摘靈桃滿袖歸.”
        清孫永思《冬日登王母宮》雲:“空聞青鳥來金闕,不見蟠桃倒玉卮.涇水有聲天地轉,瑤池無路古今思.仙容贍謁幽深處,古木寒鴉冬日西.”
        清姚孟昱《王母宮四首》,堪為涇川西王母史詩:“涇川渺渺接昆溟,王母宮開此地靈.門控千峰環紫翠,窗虛四壁閃丹青,瑤桃日暖棲鸞影,蒼柏風高墜鶴翎.信是仙都塵境隔,恍疑天樂五雲聽.”詩意與史事一樣清楚.
        他又寫道:“關西跋涉欲投閑,又借琳宮暫一攀.望日未須臨渤海,披雲應喜到回山.步移仙境消塵慮,坐對瑤池洗醉顏.最是觀風兼覽勝,不妨吟弄月明還.”朝西王母最佳之地也.
        清楊巍《遊回山四絕》:“草色泉聲向晚多,故宮猶在碧山阿.門前颯颯松風起,傾聽當年黃竹歌.”“曼倩空為闃洞記,回山半屬野人家.長生自古誰能得?惟有蒼松管歲華.”
        清張邦教《遊王母宮》詩:“絕碧明月榜,長松蔭紺宮.雲車並金作飾,蓮倚玉為容.黃竹歌堪聽,青鸞信可通.乘軒山下客,延頸仰仙蹤.”
        清練國士《謁王母祠》句:“山盡水旋地脈奇,誰將此處作瑤池?”“畫壁仙人滄海渺,覆亭松色翠雲低.”
        清劉天和《登回中山》詩:“六日涇原道,尋幽上翠微.纖雲籠樹紗,細雨濕征衣.峭壁淩寒瘦,新溪漾綠肥.山靈如有意,霽月傍人歸.”
        清萬象春《謁王母宮》詩:“山接崆峒藏寶[上竹下錄],水分涇芮引瑤池.一雙青鳥歸何處,千載桃花空自疑.”
        清靳學顏詩《謁王母宮感漢武故事而作歌》:“千山儼龍馬非,一邱忽鳳蹤,星河回夜波,璣衡轉天步.”
        清何汝仁《瑤池夜月》詩:“皓月盈盈射錦塘,九天蟾兔飲瓊漿.蘭波蕩漾濯冰魄,玉鏡森沈搖碧滄.桃苑春深飛鳳輦,瑤池夜淨映蟾妝.宮巒隱隱芮河北,山紫煙疑不勝涼.”
        清李瑾《秋日登宮山》詩:“回巒依涇水,[上山下卒]嵬與天齊.紅葉吟風日,黃花捧露時.何人營畫閣,終古自瑤池.”
        清於錦《回山詞》:“昔聞回山稱絕奇,方諸群山會瑤池.今我來登臨,天風吹上山之嵋.側足孤峰倚天柱,俯視延睇小坤維.萬山盡盤結,回[上合下廾]儼遊麒.支本昆侖脈,望注滄螟涯.”“萬山盡盤結”,“支本昆侖脈”,地理方位點得更清晰了.
        清林毓俊《回中山賦》雲:“是其下,宜為真人所托處兮;故其上,遂成天地之大文爾”.
        “昆侖兮山巔,若有神兮褊衤遷.館宇兮匪一,離宮兮涇之川.”
        詠周穆王與涇川的詩文有:
        唐李商隱客居涇州三年,寫有《安定城樓》、《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名詩,還有《瑤池》詩,流傳極廣:“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全唐詩》卷539).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9]

明彭澤《過回中王母宮》句:“宮祠王母翠微頭,周穆曾馳八駿遊.”
明嶽正《登回山謁王母宮》句:“穆王空辦馬蹄忙.”
        清郭崇嗣《謁王母宮》句:“王母祠前古柏垂,周王曾此宴瑤池.一樽未畢回中樂,八駿歸來國已移.”
        清姚孟昱《王母宮四首》:“穆王馭駿舊時遊,青鳥書傳信久幽.洞嶽幾經滄海變,涇河不斷古今流.身依日月三千界,足躡雲霞十二樓.東方朔去知何在,空餘翠柏綠陰稠.”
        清馮如京《過涇州望王母宮》:削峰聚影嵌玲瓏,古棟人傳王母宮.桃實萬年難再熟,穆王八駿幾嘶風.滄茫水瀉瑤池碧,澹宕雲生寶座紅.過客頓忘形在穢,月明神往紫霄中.(《秋水集》清順治版)
        清楊巍《遊回山四絕》:“周朝八駿去不返,此地猶傳王母宮.昔日瑤池作涇水,仙人原在有無中.”
        清王之誥《登王母宮》句:“傷心猶自惹周王.”
        清靳學顏《謁王母宮感漢武故事而作歌》:“翠華昔享瑤池觴,華表今疑承露掌.山川是昔人事非,白雲黃竹共淒腓.歲時猶有隨陽烏,飛來飛去傍翠微.”
        清於錦《回山詞》句:“周王徙駐蹕,漢皇空有祠.”“顧茲山也,周漢二君乃籍是以傳為千古勝事.”
        詠漢武帝朝涇川王母宮及漢代王母祖廟的詩文有:
        唐詩人喻鳧寫了《晚次臨涇》後,又寫《王母祠前寫望》,當來過涇川王母宮,句雲:“雲霞千古事,桃李舊花顏.芳信沈青鳥,空祠掩暮山.香傳一座暗,柳匝萬家閑.那複傷神所,河昏落日間”(《全唐詩》卷543).此詩珍貴,在於唐代人寫出了“雲霞千古事,空祠掩暮山”之時空概念.
         明彭澤《過回中王母宮》雲:“金碧積層臺殿古,雲霞縈繞篆煙柔.蟠桃留樹知何處?老樹無枝可耐秋.千載回中傳故事,荒亡不道古人優.”
        明嶽正《登回中謁王母宮》句:“仙家漫詫長春術,祠宇重來比舊荒.”“武帝豈知桃核異.”
        明唐龍《謁王母宮》句:“半空玉洞煙霞出,千古瑤池日月浮.朱草叢深盤白鵠,玄梨樹老臥青牛.”
        明薛綱《過回山王母宮》句:“曉騎馬總馬過回中,上有西池阿母宮.瑤草變成芳草綠,蟠桃讓於野桃紅.武皇好慕心徙切,方朔恢諧技已窮.欲覓仙蹤何處所,茂陵無樹著秋風.”
        清武全文《秋月登回中謁王母》:“鸞飛縹渺知何向,落日秋風憶漢君.”“風清月白倒金穉,席石幕天水鏡開.翠柏蒼松柯上下,落鳧鳴雁影徘徊.鑾蹄蕪沒秋容老,壘蕭涼夜壑哀.桃實何須方外熟,涇幹咫尺是瑤臺.”
        清安維峻《遊崆峒題》:“徙令千載下,懷古發遙思.鞭撻及四夷,武皇自英鷙.”“不然燒回中,斯山且淪棄.”
        清楊美益《望王母宮》句:“回中佳概漢時聞,古殿凝祥覆紫雲.”
        清黃輝《王母宮二律》:“削壁交河蕩遠空,彩雲猶護漢時宮.登樓忽下高林雨,秉節來乘六月風.青鳥傳書虛漢外,蒼龍飛輦漫回中.”“茂陵秋色落誰家,王母荒祠水一涯.祠前老柏才留葉,天上蟠桃可著花.”
        清曾士毅《過王母宮》:“王母峰頭宮殿巍,雨中行徑草芳菲.談仙漢代虛千載,覽勝秦山碧四圍.”
        清孫永思《冬日登王母宮》:“回嶺高開王母祠,□風眾壑回淒其.”
        清姚孟昱《王母宮四首》句:“漢武當年封禪誇,回中頂上禮仙家.瑤池曉浴三山日,紺殿晴飛五色霞.地擁丹梯堪躡穊天連雲漢好乘槎.金函寶[上竹下錄]千年注,誰識先傳萼綠華.”意天子受命在回山立祖廟.
        清謝少南《謁王母宮》:“往日回中道,猶存王母祠.百留千尺樹,桃憶萬年枝.芮曲瑤池衍,涇山懸圃移.茂林空栽木,索蕭歲星期.”回中道通時建王母祠, 芮水衍變為瑤池,懸圃移在涇川,詩如史一般真實.
        清王鶴《過回中呂大參招飲王母宮夜歸有作》:“漢皇歸去已多時,勝跡還留王母祠.地接崆峒即閬苑,川回涇汭似瑤池.雲中青鳥歸何處,海上蟠桃不可期.獨有山頭明月在,相看且覆掌中卮.”漢武留王母祠,回山接閬苑,涇汭似瑤池,王母宮內有王母宴.
        清葉禮《甘肅竹枝詞》詠涇川詩其二:城西名山是回山,王母當年響佩環.古柏猶存漢時樹,蟠桃未許種人間.(《甘肅竹枝詞》清道光版)
        清楊巍《遊回山四絕》:“青鳥已無白鳥來,漢皇空築集靈臺.只因王母曾臨處,一樹仙桃對客開.”
        清楊楫《回山謁王母祠》:“仙宮天外倚層峰,洞口曾聞禦六龍.一自鸞簫聲斷後,空餘煙月掛長松.”六龍之駕於回山,天子來仙宮.
        清萬象春《謁王母宮》句:“扳蘿迤邐到仙祠 ,絕壁崔嵬古木奇.”
清王之誥《登王母宮》句:“漢武雄才振八荒”.“淒涼一片回山月”,“爭得清暉到未央.”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10]

清練國士《謁王母宮》句:“蟠桃難定朝天日,青鳥依然入漢時.”
        清劉天和《登回中山》:“雨暗回中池,雲深王母宮.環溪山浴影,迭嶂鳥迎空.古柏初陰合,豐碑興偶同.”
        清靳學顏《謁王母宮感漢武故事而作歌》:“紫氣高盤王母宮,青霞低護長生樹.漢皇作後聖作武,坐臨寓縣壓塵土.端拱凝旒叩至精,白日青霄降王母.王母躬持千歲桃,金支翠葆擁雲霄.”“高居華蓋朝元會,總攬王籍無恐怖.不然海上無垂衣,不到涇原有方外.”
        清於錦《回山詞》句:“遺勾上有金銀闕,古柏□雲時護持.”“安淩玉虛頂,披彼金母帷.原受龜臺六甲靈飛秘,恣意蓬壺閬苑長追隨.”
        清謝〔外門內言〕祚《宮山曉鐘》:“推簾月色尚溶溶,萬籟蕭然聽早鐘.隔水一聲傳激越,傍山萬木響玲瓏.”“王母祠前花正放,定應添得曉妝濃.”
        清張延福《王母宮降真樹》:“回巒聳峭壁,古柏閉宮懸.根植蓬萊地,幹叉日月天.蒼森不染黛,枯澹若參禪.色向青松秀,神搖碧棟鮮.元精培自固,勁子淩無前.悟此靈光意,長隨法鏡圓.”
        清劉慶雲《九日登嵩山》:“鶉觚郭外接嵩坪,九日登臨又喜晴.山到蕭關含夕氣,水回涇汭雜秋聲.一天煙霧籠邊徼,幾陣風雲繞戌城.”
        清李廷蔚《九日登宮山》:“秋來鎮日轉飛蓬,重九登臨王母宮.桃苑著霜凋落葉,瑤池灑露濕低叢.魄淪曉霧迷懸磴,目斷殘雲墜宴鴻.”
        清諸詒孫《秋日安定懷古》:“鵲印銜鈴閣,龍韜播錦川.層陰籠奄壘,窮色變回巔.振履空留信,偷桃莫漫傳.瑤池歇翠色,涇水澹虛煙.”此為漢初都尉孫名穋兵不滿千抗萬敵,身死,州東立廟,《涇州志》有載.
        關於匈奴入蕭關朝那燒回中宮,清姚永和還有《朝那吊孫將軍》詩:“將軍忠烈昭千古,冷落邊關名姓香.幾處火冥蠡燒未盡,滿天磷火泣胥亡.錦袍血灑回山紫,鐵甲骨沉涇水黃.耿耿丹心貫日月,西風一吊一沾裳.”
        《涇州志》除收錄西王母詩文外,對涇川西王母史料的記載亦富.關於西王母古國,有“民樸半多穴處”句.關於涇川“回”的地名,有回山、回中山、回中裏、回嶺等記載.
        對回中山的記載是:“回中山,又一名宮山,在治西二裏,絕岸壁立,涇繞其左,汭環其右下,上為王母宮、文昌閣、三青樓,松柏各大數圍,高數十仞,前賢題詠甚多.”
        對瑤池的記載:“瑤池,在宮山之陽,傳為王母宴周穆王處,環池皆山泉,自石竇中出,噴激湍漩,縹碧涵青,其傍峭壁,天懸石,黑似古鐵,又諸泉岔起,滴瀝如雨,諸名賢提詠.”
        記載朝那城句:“朝那城,在回中裏至州二裏,兩壁峭立,沿岸多桃花,今城廢.記載朝那溝句:“朝那溝,在治東二裏.”
        記載朝那廟:“在州東二裏,漢初,匈奴老上單於寇朝那、蕭關、北地,都尉孫名穋兵不滿千,抗十萬驍騰之虜,戰不勝死之,不知何代封朝那蓋國大王,郡人祠於東山之麓,有禱輒應,今廟廢.”
        關於朝那城、朝那廟的記載,證明匈奴燒的回中宮即涇川漢王母宮,涇川漢西王母祖廟無疑.
        涇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爭頻仍使王母宮屢建屢毀,曆代名將重臣鎮守涇州,“故漢王尊、馮異,唐馬麟、段秀實,宋張齊賢、騰子京、韓琦、範仲淹諸公經營之跡往往具在”(《涇州志》).
        寫涇川的詩文,最遲從於右任起,上至漢唐,都寫出了周漢二君來涇川的真實和涇川西王母祖廟的時間、方位概念.
        以我淺見,幾千年以來,當史不傳時,詩在傳.當史斷時,詩不斷.
        當史家以有疑、無聊為借口偷懶時,詩家正認准詩題的不朽、無妄,於三更燈火時讓詩意飛越天際外,史詩就這麼互補著.當曆史學家的疏漏,使曆史空白點生發千古遺憾時,好詩恰在此時應運而生,大詩人的片言詩句卻正印證了真相而最終變成曆史.如《詩經》,誰能不把它當史讀?史家在一些時期不自由不能寫,對發生的大事只字不敢提,詩人卻在不讓寫的不自由之中,思想自由,寫了真情真事真話真人.
        史不敢寫史實時,詩正敢於依史實寫詩史.適時公開,便揭開了千古之謎.
        涇川史料丟失、毀滅嚴重,也可創全國之最.明代一場涇河大水把明洪武至周的涇州城一次性淹掉,也泡爛腐朽了周至明代涇州的全部史志與所有文字記載.當年的雄城未留下片言只字,唯李商隱的《安定城樓》,隨著李商隱在晚唐就離開了涇川而得以保存,其“迢遞高城百尺樓”一句,就讓後人讀出了涇州城當年“箭樓巍峨,雉堞高聳”的氣勢和涇州城的規模.
        當史家把曆史模糊時,詩家正把曆史咬定.寫涇川西王母的古詩,我們在21世紀必須當史讀.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11]

十二、民俗學史中的燦爛一頁:全國最早最大的西王母廟會
        涇川西王母廟會為什麼在三月呢?因為三月是重修王母宮竣工之月,從張鐸於宋天寶戊辰年(968)刊勒陶穀碑文於石始,至今已1031年,也就是說,廟會已有1031屆了.陶穀碑重書日期為天聖二年太歲乙醜三月十五日,這是回山王母宮重修後的竣工之日,此時舉行了盛大的朝拜進香活動,後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明彭澤碑記說,明初,王母宮曾重修,二百載後,漸以頹廢,涇籍太學士閭沂倡導,平涼韓王贊助,大規模重修了一次,“經營於正德甲戊五月上旬,落成於嘉靖壬午五月中旬”,前後達八年之久,八年中在兩個五月開工、竣工,故五月也有廟會出現,並流傳至今.三月是繼宋代廟會之俗,五月端午廟會自明代更有特色,當日下午,涇城幾成空城,老幼朝山.三月、五月,還有七月十八日(傳為王母紀念日)成為風雨無阻的朝王母盛會.涇川西王母廟會之期,總與重修王母宮開工竣工之期和王母紀念日相系.
        明代的廟會,在彭澤碑記中可以看到:“而吾涇縉紳士民得以親炙而交遊之,皆以斯宮之在茲,而吾涇自國初抵今,藏修於茲以登仕途者,又不特寒族父兄子女至也.”廟會的內容從碑文中也可見一斑,即除王母殿、玉皇殿、周穆漢武廟外,“其餘雷壇及玄帝等廟有差,則皆鄉耆之意,欲為旱、潦、疫癘之禱而設也.”廟會凝聚著鄉耆民眾之意,也就是民眾之會,祈雨、抗澇、免病、除災是關鍵的民眾心理需求.
        清代廟會情況可見清光緒七年籌資複修王母宮《共成善果》冊序言記載:“王母宮,建自西漢元封年間,厥後曆代修葺,靈氣攸鍾,凡有禱祀無感不應,每歲三月間,遠近朝山進香者,不知其幾千百人.”正如《涇州志》靳學顏詩雲:“遊客年年策馬來.”
        民國時期涇川中學教師張文亭(1893—1952)的《文亭日記》記載了40年代5個年頭的廟會情況,共九則(見本書《讀五十年前的西王母廟會日記》]
        《可愛的平涼》言:“每到三月二十日王母宮逢會之期,春風輕拂,桃花、迎春、丁香、紫荊等花盛開.”《涇川一覽》記載:“按照舊時的慣例,古曆三月二十是涇川瑤池王母的盛會.”王子降先生曾任建築瑤池公園管理委員會主任,他在《回中山與瑤池》一文中說:“民國24年(1935)3月,廟會後收入了布施,會首景登霄經理修繕大殿……”“每年3月廟會期,桃杏爭妍,綠柳才黃,紅男綠女,蔚為壯觀.”
        涇川西王母廟會的最大特征是:民眾進香、布施自願,人到達即可,但一定要在心中默念西王母.就在十年浩劫期,淩晨或深夜,人們還是去山下或山頂默默而過,這和40年代駐軍站崗限制自由但民眾自願上山一樣.
        廟會的基本程序有:
        1會議.正月吉日,經理會經理全到會,籌劃當年廟會事宜,雖多是傳統,但經理無一不到.
        2告示.前一月,經理會即廣貼告示,鄭重邀請.
        3迎貢.正會前一日進行,取大祭之前暖棚、暖壽之意.涇川8社家在縣城南門集中,集主貢經典貢品,如壽桃、獻糕,善男信女則拿來幹果碟子、動植物造型的面藝俱全的貢品,都是自願盡心,各顯手藝,絕不攤派.匯集後,由嗩呐鑼鼓引路,會首列隊,信眾和好善者有心人隨後,人手不空,或挑、或捧、或舉,從南門沿中山街下,出北門,進山,獻於山下和山上,或要走完縣城主街,主要是給人看,見者越多越好,看與被看,成為一景.嗩呐曲悠悠揚揚,有四人或八人、十六人不等,曲多為涇川曲藝精華.
        4儀仗.縣城衙門口的全架執事最著名,有硬幡.一為挑16面三角旗,分玉鳥旗、雞旗、虎旗、金瓜旗、皂角旗,還有黑三角旗為水旗,旗上綴七個白圓代表北鬥星.二挑16面方旗,正方形,紅芯或綠芯,白邊.再挑軟蟠,如帥旗.四為保駕,叫屬龍的十幾歲娃娃背上龍棍,列隊護駕,暢遊街道,笛子等管樂和鑼鼓竟相演奏,各儀仗隊伍互相比賽.想參與是不易的,必須屬龍或屬虎,即使挑旗也要精幹瀟灑者.
        5貢獻.多是外地人,自願貢獻,從前一日持續至正會日,貢品有饃、肉、菜、果、糕、香、香具,貢案累累.另有大米、粉條、白面,贈於廟倌或道士.
        6敲鐘.約五時,回山鐘聲敲響,該鐘鑄於金代,高1.9米,直徑1.5米,邊厚13厘米,重萬斤.嗡嗡鐘聲在南北二原、川道數十裏可聽見,縣城更顯雄渾深沉.人們早早起來了,敲鐘者或是會員,或是自願者,有心人.
        7獻萬名傘.有功德的人,每人出一針一線一紙一花之功,每人繡一個東西拴在上面,縣城及全縣鄉下的臨縣的民眾,不分地位,只要有功德,出錢多少不等,無序寫上自己名字於萬名傘上,傘奉於回山下王母座像之上,傘取皇家風範,黃色,直徑3至5米不等,高2—3米,獻傘前後,還有遊城、遊莊之儀,有名者皆來圍圈觀看,一定要看見自己的名字,未布施者後悔已來不及,傘懸至廟會結束後數月,意護金母風雨,求王母護萬民,風調雨順,也有互相祝福之意.
        8進早香.此為有心者、有求者所為,淩晨3點或許有人起床,輕手輕腳跑步上山,以第一個上山者為榮幸,自己高興今年成為第一名,但不公布,人多不知.於是,不論男女老少,年年爭第一,以為自己是第一,上去後見有人早已上去,總有多年未爭到第一但年年爭早不輟.太陽出現,八、九點後,懶散之人以為趕了個早,勤人已下山進了家門,或幹了好多事.此時人人見面互問的話全是:上山了?我已上了!你才去?上去可進香,可不進香,但定要撫摸鐵鐘,到大殿前默默朝拜.
        9洗手.姑娘、小姐所為,人愈是漂亮,天生麗質,愈早起,太陽出來之前,匆匆進瑤池或至山頂,用三月的草上露水打濕手,雙手互搓,久摩久撫,手洗得白嫩細膩.有的輕輕在草上摸過去,手就濕了.洗手後再用露水洗臉、洗眼.過去講:洗 手後從此手巧且進入大巧,針線茶飯之藝必為地方一流.凡有超人針線茶飯功夫的母親,必在淩晨叫醒超過自己容慧的女子,婚前年年去洗手.少婦則是更求上進者.現在講究:洗手洗眼洗耳之後,一下子醒悟,靈性附身,讀書有質的進步,今年必能考上大學.小姐們,則覺更嬌美嫵媚,眼睛更迷人,膚色更好,身段在今年內必成仙女狀.此俗是王母為女性,王母有眾多天姿絕世的仙女所吸引,由純真性靈的女子們繼俗.
        10朝水.前一日或當日,以神聖心情,朝龍口裏流淌不息的瑤池聖水,外地人偷偷取了喝,或帶回去孝敬老人.
        11奏樂.以嗩呐為主,高平、窯店、城關的嗩呐隊最為著名,前一日已匯集山下,在石窟前、回屋前、瑤池旁、大殿前,若幹樂隊齊奏,每隊8至12人,嗩呐為主,還有板胡、二胡、笛子、鼓、鑼、水子.清乾隆年間樂器有龍笛,風簫、洞排簫、瑟、塤、穌、麾、搏拊各二,祝、[吾攵]、小把鼓、應鼓各一,金鐘9個,玉磬16;舞具有木穹拐、節各二,龍頭、 羽、龠、千戚各16.現在把西洋管樂全部引進,中西合璧,樂從早晨奏至深夜,廟會氛圍始終濃厚.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12]


        12祝壽.60歲以上老人參會,多為求增壽.60歲兒女扶80歲老人,順大路上山,直到大殿.80老人親手要進香,親手布施,特別是60歲以上的女兒,最掛心的是能得到一個壽饃,無論以什麼方式只要得到為榮,回家後鄭重給老人行孝,老人吃了,必少生病而長壽,此為一年中兒女行孝的第一個選擇.也有40多歲的兒女扶著60多歲的老人.壽桃是有限的,多是在心中祝願,一年中其它喜慶禮儀活動可免,廟會一定要去.
        13求子(偷饃).子孫宮位於瑤池內,現保存完好,已婚女性不分年齡湧向那裏,一定要得一個動物型的饃饃,偷偷裝回去自己吃或給兒媳婦或已出嫁的女兒,盼生個令人疼愛的孩子.過去求兒子,現在只求漂亮健康聰明.但和壽桃一樣,數量有限,得者有限,但心誠者還是能得到.在子孫宮前走一走也是祝福.
        14拴福.經理會或廟會主持者,早已備好二厘米寬,1米長的紅布條,爺奶、外祖父領著最疼愛的孫子,如不足周歲第一次過會更為稀罕,遞上一元錢,必能得到一紅布條,有幸讓法師親手拴在小孩脖子裏,則為大幸.多是人擠得不能邁向前,遠遠從別人頭頂接到布條就不錯了.這一天在山頂、山下,碰到的小孩,差不多脖子裏都拴著紅布條.
        15唱戲.過去,南關、北關、觀音閣、茶園門,輪流請戲.有時縣政府派戲,指定某某劇團去唱,老戲臺在瑤池溝.現時在縣城內廣場演戲,開發區也臨時搭臺,請過最著名的秦腔劇團如易俗社、三易社.秦腔傳統劇團換著唱,也有眉戶、隴劇,晝夜兩場.廟會開幕當天,來人均看戲,中老年則把會期的戲一臺不少看到底.
        16自樂班.多在晚上演皮影戲,清唱自樂班在夜晚有多家自樂,有在山下的,有在廟院的,或街頭隨便一個人家門前、單位前,人們圍一個圈就唱開了.
        17回山萬人遊.正會下午五點以後,廟會又是一個高潮,涇川縣城幾乎家家人走室空,此時呆在家裏反而覺得不安全,除非行走不便.人人爭先恐後出城,過橋上山,再一次到達山頂.此時,上山的之字路上盡是人,花綠紅白,生機一片.上去幹什麼,說不清,人人都去,不去是最大的遺憾.然後坐在山邊、山下、河邊,人們散步、見面、問候、誇美、誇青春、比娃漂亮、誇衣服好看,就是不願早早離開,直等夜幕低垂,人們依依不舍才回家中.
         18購物.自古就有物資交流會,在縣城舉行,但回山下從早上擺開的香表、飲食、水果攤,擠得趕會人難以通行.縣城裏,隴東十幾縣的客商前來,沿街搭滿棚子.平時不買東西,此時買.臘月是辦年的高潮,正二月節儉,三月會上就大買特買了,進廟會許願還願,出廟購物而去.
        19講吃,小吃展銷.瑤池溝內,開滿茶社、飯館,多是棚子,會前搭起,人人過會以美食一頓為享人間大福.見了面第一句話是:吃了什麼?過會就講究吃得啥.昔日無論城鄉人進館子美食一頓的滋味,那香那體味,今人、後人都永遠難以體會.現代在南門、中街、北門,都有小吃市場,擺滿涇川近百種小吃,經多年演變,提煉出精品三四十種,所有逛會的人,誰能不至少吃一種、一組呢?鄉下人全家不能到齊,則手提一串一包回去,敬老愛幼.小吃長年有,唯有在會上要比工藝高低,質量優劣.
        20夜市.舊時在南門,各家二層木土結構的門店、酒館前掛著各式燈籠,店內營業,多點清油燈.人們一邊在南門高戲臺下看戲,一邊品一二種小吃解饞.近20年夜市在北門開張,多是青年女性主理,各自豎一盞有燈罩的燈,引進四川和外地一些小吃,實是涇川式快餐,涇川小吃、黃酒、啤酒特色也保留,多吸引外地車輛所載旅客吃夜餐.
        21放河燈.回屋前是指揮臺,經理會最有聲譽的會長指揮,不知家在何處的有心人,早已自願做好蓮花燈,內點蠟燭,到河邊點燃,漂入水中,一時間就漂入涇河,誰點的燈漂得快、遠,誰的運氣好、壽長、福大,最遠漂到20裏外的溫泉以下,還不滅.山上、橋上、河邊,無數的目光在夜色中欣賞一河燈在流淌.
        22法事.道教協會請最著名的道長主持,引領頌經,長達一天,道教音樂引人入勝,宗教氣氛莊嚴肅穆.
        23臺灣同胞還願.每年都有臺灣朝聖旅遊團體和海外華人於三月十九日抵涇,趕正會日進香,朝拜.涇川人自覺讓路,行注目禮,臺胞總要挑著會旗,從城內列隊步行到達山上,臺胞在回山巔要度過一天,向晚才下山.
        西王母廟會的品質是:聖潔、純淨、友善、和睦、團圓、平安、祥和、如意.儀程中的活動是千年之俗,其它不健康或有迷信包彩的民俗禮儀,一律不許上山表演.昔日講,王母是至高至上的先祖之一,其它廟會所敬之神,用神轎抬來,其地位也只是朝王母者,只能在回山下,而不能上山.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13]

十四、隨處可見的民俗遺存:西王母穴處與涇川窟洞民居
        古籍載:西王母穴處.涇川的窯洞民居,從遠古使用至今,也已經幾千年了.現在處於山 溝半崖裏最古老的窯洞,當在1000年以上.涇川民眾自古穴居,只怕水淹,故現存的古窯洞都在溝邊、懸崖之上,幾千年水土流失,院落成溝,最高的窯洞在百米處.今人驅車過涇川,只要隨意一瞥,便見身邊的溝、崖、嶺上,都有如瞳仁般黑幽幽的窯洞 ,那就是上古的涇川地區民俗民居.廢棄的古窯洞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楚,以一個自然小村20孔計,全縣有1466個小村(生產隊),有204個大村(大隊),古代的窯洞至少在40000孔以上.
        200年前開鑿的窯洞,10多年前才基本閑置,未住人家,但百年前開鑿的窯洞,不少人還在居住,保存完好.涇川的窯洞民居分地坑、明莊、半明半暗三種,是黃土高原上極具典型的,而地坑又為典型之最,只有古涇州域內可見到.
        地坑是從平地上挖下的約20米的四方深坑,從四面各鑽出三孔窯洞,窯洞深約10米,高約6米,寬約5米,上窄下寬,成拱圓窯頂,窯牆叫“窯肩”,多是與原沉積黃土連成整體,挖出門形,上留天窗,下無窗.以南崖面為正,從中間窯進去,窯右邊,在窯壁再挖約1米深的炕窯,內盤土坑,是用土坯(胡基)砌成炕牆,內填滿黃土,上覆一層15厘米厚的用長麥草和黃土和成的泥巴,兩個月內,邊捶打邊涼幹,幹透後取出黃土.從此,以麥秸羊糞豆或煤煨熱,晝夜不涼.炕左是鍋頭,安大黑老鍋一口,小鍋一口,蓋木鍋板,鍋頭外面置一木風匣吹火,鍋頭後放柴火,名“灶火”,灶火角立一黃酒大缸.灶火後置2米長、1.5米寬的杏木或梨木大案板,細長面在此擀出.案板靠崖處擺滿罐、盆、碗、碟、擀仗等.案板後置裝糧的條囤、蔬菜等.只有一孔窯洞的人家,在此處安一盤石磨,或盤牛槽,拴牛,觸及窯掌.從左進,依次是木櫃,很笨重結實,內放衣物和最值錢的家傳之寶物.上擱茶具煙具化妝品.
        櫃後是兩個大水缸,條桌上擱面瓦缸、鹹菜罐,條桌後是面櫃,上掛面羅.這窯叫當中窯,是家庭辦理大事和最權威禮儀進行之處,也是全家團圓吃飯之地方.鍋頭連炕,冬天可煨燃料, 叫“烙炕.”春夏秋則不用燒炕,做飯的煙火進入炕下,炕也常熱;煙囪出炕角,從窯洞外直箍上崖頂.當中窯多是老母親住.右窯無鍋頭與炊具,多架起一對畫了花鳥的木箱子,是兒媳的陪嫁,是大兒子倆口及孩子的住處,窯內藏糧或木料.左窯是老人住,值錢東西和二老的一對棺材置於炕左旁.西崖面,挖出三孔窯洞,中間住人,左窯為磨窯,右窯為牛窯.北崖面的三個窯洞,左為豬圈,緊接著有一小窯,內挖10米以下的坑,叫“滲坑”,院內所有雨水可蓄,中窯是“洞子”,即上下通道,坡在洞內藏著,黑古隆冬.洞 子過去,是一淺淺的窯,內打井,約60米深,取黃土深處水,用井桶(小木桶)、井繩、轆轆攪水.井窯過去,是第三只窯,叫窯窯,一般是小青年住.東崖面,三只窯,也是婚後三對夫婦住.院內平整.有的在正面右窯上挖一高窯,住人藏糧.或在正崖面當中窯與左窯之間挖一暗窯,門在中間窯出,但門常年用什物堵嚴,內藏家產,叫拐窯或套窯.崖上一圈是“蓋牆”,牆後有場,碌碡壓實,碾糧與護窯.落雪了,從原上望去,什麼居所特征也無,只有從地下冒出鳧鳧炊煙.人們怕冷,縮手縮腳鑽入地穴了,原上空蕩蕩的.忙季,人們爬出來,在地裏下苦.有趣的是洞子,有的直上,有的朝北出有門,出門後洞朝西拐,箍成洞子,坡約60度,再做門樓與門,這種彎洞子可防盜,土匪如半夜把碌碡掀下,打不開第二道門,碌碡已陷在崖裏.
這樣的地炕、明莊、半明半暗的民居,各稱為一個莊子,一個莊子是一個單元,如北京一個四合院,即住一戶人家或三、四戶人家;每小村約50戶,每大村約500戶——1000戶,這樣的千戶大村落,全縣有200多個.
        西王母穴居——懸崖古窯洞——古窯——今日窯洞村落,構成了西王母古國的居住文化,已引起世界各國專家興趣,這是西王母民俗居住文化留下的深深痕跡、遺存.
十五、新疆昆侖地區少數民族不信仰西王母與西王母民俗滲透於涇川百姓生活
        涇川穴居與西王母古國居住民俗緊緊連系,還有西王母祖廟廟會外的村落廟會,“清雍幹時期,全縣戲樓有161座,縣城周圍就有17座”(《涇川曲藝志》).161座戲樓下,就是161處廟會,每年從正月初三起,至臘月二十八,幾乎天天有廟會,夏秋收割時只短暫停頓,廟會上無不有王母戲、王元音樂、王母禮儀.祖廟上有朝瑤池聖水民俗,有蟠桃會民俗(二項專文述),此外,還有十項民俗.
        王母宴,從古傳之,各代不同,有長壽宴、蟠桃宴、青鳥宴等,菜名與造型、內涵多源於西王母文化典故.二、有百種小吃附助王母宴,也存在鄉下老百姓尋常歲月的一日三餐中,以麥面、玉米面、蕎面、高粱面、糜面、穀米、糜子米、豆類做成.這是遊牧民族轉為農耕民族後,從食肉到食植物種子的演變.三、罐罐黃酒,全家坐熱炕上,圍著一個方盤子的9個小菜,端來一瓦罐,黃酒糟放進去,分次兌開水,插一竹管,你一口,他一口,相傳吸吮,是王母宴君王之禮流變成民間之俗,意為長壽、團圓、和美.四、禮儀程序,生禮有:做滿月、百歲、戴鎖、卸鎖,此是婆娘娃娃過的事.婚禮上最有趣的是娶黑媳婦,至今存在,即雞叫動身,天亮前要把新媳婦娶在洞房炕上,是一種“搶婚”,原始婚俗濃厚,大有研究之處.有壽禮,以吃長面為正宗禮俗,涇川長面為何擀這麼長,即面越長壽越長.葬禮多行三獻禮、打醮.五、女哭.無論大喜大悲,女人以大哭一場為程序,邊哭邊在心中默念王母娘娘保佑.七、社火.春節演,分文社火與武社火.八、隴劇、眉戶和皮影、曲藝演唱.特別是曲藝的貢獻大,“南宋紹興初年(1131—1135)安定郡王趙令的《元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鼓子詞》被王實甫編創成元雜劇《西廂記》”(《涇川曲藝志》).九、說古今,爺爺在夏秋月夜的庵棚裏,奶奶在雪夜的熱炕上,講王母娘娘的古今,在鄉下至今盛行.十、不信佛,不信上帝,只信王母,但無教儀,自由自在,只在心的最深處信仰,這正是形式上看不信仰什麼而卻有大信仰的獨特民俗.涇川回山下的民眾信西王母,天下的許多少數民族卻不信仰西王母而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只有民族學回答這個問題之後,西王母古國與西王母神話的淵源才能研究透徹,西王母信仰遺存和信仰發源地不在新疆而在涇川地區的答案就很明確了.
十六、今日臺胞與涇川人共建西王母宮
        臺灣同胞說:“道由元始傳給木公(東王公、玉皇)之後,現在由木公傳給了金母(西王母、王母娘娘、母娘)(劉映祺《論西王母》).據悉,僅臺灣信仰西王母者有百萬之眾,從90年代初至今,先後有50多批數千名臺胞來涇,共捐資數百萬元重修了西王母大殿、東王公大殿、三皇殿、五帝殿、回屋、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下限至明代的一組龐大的王母宮建築群中的三清殿、文昌殿、無量殿、周穆王廟、漢武帝廟、北望河樓、南望河樓等建築也將恢複.
毀於清同治年間的王母祖廟,在人們心中不倒,今日臺灣同胞與涇川人在涇川重建西王母祖廟,是臺胞考證新疆天池、泰山王母池之後,以實地遺存為據的最後認定,別無第二種選擇.漢代王母宮重新以至永遠將在涇川回山矗立.

張懷群: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14]

十七、西王母文化的定位與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地位
        從涇川西王母文化遺產自身,看其在新千年的進步意義,看其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定位,我 們應該有這樣的共識:西王母應該是中國的、東方的和平女神、長壽美神,以完美的形象,正從五千年之先,款款向21世紀的全人類走來.這個文化的精華是:
        1和平之美.西王母與黃帝、周穆王交往的實質,是滅戰爭、求和平,是人類曆史上最早以傳說形式存在的兩國君主、兩個民族(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兩個性別(父系社會代表和母系社會代表)友好相會,建立和平之盟的偉大事件.西王母是人類理想中的和平使者、和平之神,是人類和平的奠基者之一.西王母與黃帝、周穆王的交往,是人類曆史上兩國君主會見的第一次,或是最早的.5000年後的今天,求和平,求各民族平等,不要種族歧視,國不分大小、貧富強弱而一律平等,這是地球村裏共同的呼聲和旗幟,求和平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心事.而長久和平的關鍵,在於各國元首為和平做出的貢獻大小.西王母與周穆王唱和的《白雲謠》、《黃竹歌》,就是人類遠古時期的和平之歌,民族之歌,是曆史上最早的和平之美的和唱.
        2民族團結之美.西王母作為西戎部落,是最早與中原民族融合的西部氏族之一.這個課題的研究,對民族團結,多元一體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都有重要意義.西戎與周、秦部落的交往史,是一部即抗爭、又融合,最終融合的曆史,西王母是為最終融合做出重大貢獻的始祖之一.西王母確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千秋萬代敬仰、愛戴、崇拜的民族團結之母.
        3長壽之美.進入21世紀,人類徹底擺脫了迷信的束縛, 過去認為是迷信的東西被徹底埋葬.而看人類早期的文化是否優秀,只有一個標准,就是對人類進步、文明有多少益處.西王母掌著使人不死的秘訣,有不死之藥,不死之樹,最美好的象征是蟠桃,3000年一熟,3000年開一次蟠桃會.吃了蟠桃,能活不止3000歲.人最怕的是死,人最愛的是活.久活不死,成為人類永恒的話題.進入現代 ,人類用科學的手段能戰勝更多的疾病,人壽漸高.進入21世紀,人類終於進入了長壽時代.為了長壽,人類必須要從水、食、草木、空氣、陽光的保護方面苦下功夫,這種種促進人類長壽的智慧和行動,發源於數千年前的西王母文化,這是人類最智慧一面的難得的反映.10000年後,求長壽和求和平一樣,還是永恒的主題.所以,每吃一次西王母的長壽之果“蟠桃”,就能使人類明白一次,生命科學是源於智慧而不是源於生命本身,人類壽命盡可以延長.所以,西王母文化不僅為長壽時代的老人所喜愛,她更是生命科學的鼻祖,文化根基.
        4女神之美.漢代以後,西王母成了中國人想象中成熟女性最美的形象,最能與世界上任何一個美神媲美,她集中了中國人理想中的女性美,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對美、對母親美、對女性美的最高追求.人類神話中任何美神也難以超越她.在21世紀,人類真正進入了美的世紀,誰不愛美,誰就是罪惡.人類自覺追求生活藝術化,形象明星化,生育優秀化,把一個美的盛世正推向更高層次.幾千年前中國人塑造的美神,不僅成為今日中國人崇拜的偶像,也使人類走向美的極致有了審美的參照.
        5母愛之美.女人因母愛精神而美麗,女人身上最重要的質量是母愛精神.小女孩會抱洋娃娃,是有母愛的天性.母愛精神實際上是指對人類的愛,對丈夫、同事、孩子的愛.看到別人受苦她會流淚,就是母愛精神.男人愛女人,希望得到關心與照顧,實際是對母愛的渴望.西王母文化包含的言和平、滅戰事、除災病、賜蟠桃、求長壽、珍惜青春,讓人智慧、團圓,讓自然與人和諧等文化元素,表現得無不是以母愛精神大寫的美.
        6青春之美.女孩子對美最敏感.西王母生有許多女兒,又管理著許多仙女,她們個個容顏絕世,曆史上任何一位青春女性,也不敢說超過了西王母瑤池仙女的美.新世紀、新千年是美女閃亮天姿與青春的時代,女青年美是男青年美的鏡子.任何一個青春女子都追求至美,而任何一個追求至美的女子,任何一個想珍惜、飽享女性青春美的女子,無不以西王母仙女作為源頭偶像.
        7想象之美.西王母住在昆侖,實際是住在一個想象力無限大的空間.如奔月的嫦娥,她在5000年前就把人的想象力帶到了太空.當太空時代來臨,人到月球並非神話,科學的飛速進步,人把幻想、想象變成科技之舟,得力於嫦娥等形象推動了人類想象力的大解放.空間技術、高新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一次次成功,使人類不得不追溯最早與太空有關的精神活動.可以說,先有了嫦娥,人類才一步步實現了飛天的夢.
        8團圓之美.蟠桃會的另一面內涵,是3000年裏讓各路長壽者團聚一次.西王母又乘著三青鳥與東王公定期團圓.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也是定期相會.團圓,是對分離的彌補,久離必聚,久分必合.人間的分離是存在的,但團圓 是不斷實現的.西王母文化提醒人們,分離是苦,團圓是必然.臺胞、海外華人尋根到涇川朝西王母,正是讓團圓的文化典故變成團圓的真實.
        9自然之美.要長壽,要和平,要美,要青春,要想象,要團圓,環境美是第一條件.在西王母文化世界裏,那樹,那果,那花,那草,那山,那水,那石,那屋,那些動物,都是有靈性的,都是有情的,都是萬般和諧的.自然與人的統一,自然與人的感應,那麼完善,那麼完美,無不預示著幾千年後環境惡化將成為地球村裏最大的災難,而水源汙染最甚.
        當涇川西王母瑤池聖水采水儀式舉行時,人們如臨聖境,再一次感到了古老的西王母文化與現代人類尋常生活的親近,人們都呼籲,這是應向全人類傳播的文化含量極高的最神聖儀式之一.
返回列表

關鍵字網站行銷 電動代步車

外遇 情趣用品 無思部落 關鍵字seo 房地產 台灣華爾街 睿氣盈門 電動代步車 歷史的傷痕 部落沙士 lavazzas Blog 老扣扣布落格 BigBite 故鄉 義肢訓練 綠島 布布觀 義肢社群 滷味 人工植牙 seo 電動代步車德林義肢 人工植牙 矯正鞋墊 免費算命免費八字紫微算命靈籤解籤問事 八字風水手面相占卜道家 面相學人相手相 法陰陽 和於術數 陰陽不測之謂神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張天師傳人 八字紫微 張天師張天師符天師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張天師授籙奏職道教道士受籙汐止買屋賣屋 汐止買屋賣屋房屋不動產 丞安堂中醫診所台北中醫診所中醫針灸減肥穴位埋線減肥 紫微斗數算命 易經周易術數研究 污水保養代操作廢水處理設施 污水廢水處理污水保養維修 環保法律 輔大宗教系內經學社